马英九的“贤君政治”害己误国
马英九的执政理念就是要做中国传统的“贤君”,构建“贤君政治”。
什么是“贤君”?君,指的是执政者。所谓“贤”,于平民百姓来讲,是诚信、孝顺、仁厚、礼貌、智慧;于王侯将相来说,指的是忠心、孝顺、诚信、礼貌、智 慧、才干;于“人君”来说,则是指谦虚、才干、智慧、辨忠奸、亲贤臣远小人、为天下谋福、治国兴邦。马英九的“贤君政治”,指的是台湾主政者首先需要个人 的道德、操守、人格等基本因素,要淳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构建民众向往的大同世界,王道乐土。
2012年“总统”胜选连任后,马英九在慰劳辅选干部及志工时表示:“未来四年,我没有连任压力,但有历史评价压力,一定会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是 说希望通过自己四年勤政,着力构建廉能政府,以此能为历史留下“典范”。在《晏子春秋》中,景公向晏子问政:“贤君之治国若何?”晏子提出贤君“十义”, 简言之就是节俭勤政,重在爱民,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不轻结怨构陷,公而无私,民众安居乐业,是为贤君政治。马英九心中的典范“贤君”,可能是指千古人 物、唐太宗、武则天、宋太宗,“托有形之物,欲垂无穷之名”,留待万世颂德,不过这些“贤君”拥有的共性:大手笔治吏,大胸怀拓疆,既勤政廉政,也大肆杀 戮,美名之下也有污点。
从马英九执政历程看,他一贯诺诺弱弱,既未开创两岸关系新局面,政策执行更是萎萎缩缩;既没有历代伟人恢弘气势,更有甚者对祖宗的历史也讳莫如深;既没有继承历史上“贤政”的灵魂,也 忽视了现代政治的特征,因此马英九执政不抢抓历史机遇,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一味强求“德治”,躺倒在历史故事中无法自拔,既不利于自己“留名青史”, 反而因贻误统一良机对民族犯了“罪”,的确是于己有害、于国不利的行为,应该予以警惕和贬斥!
(陕西西安 张岳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