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两岸政策应抛弃“骗”字诀

来源: 新闻自由 2011-01-01 12:07:2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28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新闻自由 ] 在 2011-01-08 08:16:3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来源:侨报    

    台湾“总统府”发言人罗智强近日呼吁,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应该明确说明到底支不支持“九二共识”,不要用模糊的态度回避。

    马英九此前接受媒体专访时,要求蔡英文说清楚“承认九二共识吗?” 在台湾“五都”选举尘埃落定时,马英九即直接向蔡英文发起这一议题的挑战,象征双方2012年大选选战已开打。马英九此招是“高招”,因为关于此议题,迟打不如早打,早打不仅可在民进党两岸政策尚未形成新共识之际打它个措手不及,还可防止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继续施展“骗”字诀。

    长期以来,民进党两岸政策有顽固的一面,就是固守“台独”主牌;也有善变善骗的一面,就是以各种模糊的口号掩饰真实目的,骗取选票,迷惑国民党,在大陆和美国面前也玩“障眼法”。

    比如,早在1996年彭明敏代表民进党参选“总统”时,就对外表示当选后不会也不必宣布“台湾独立”,但未当选的他随即于当年4月组织“建国会”,大肆鼓吹“台独”。 1999年,民进党通过了所谓“台湾前途决议文”,接受“中华民国”国民来包装其“台独”理念。一般认为,陈水扁2000年能够当选,除了“泛蓝”分裂之外,这一“障眼法”也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陈水扁当选后,也曾宣示“四不一没有”(“四不”是指不宣布独立,不更改国号,不推动“两国论”入宪,不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 “一没有”是指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等政策,但随后就自我推翻,不仅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还抛出“台湾中国、一边一国”的说法,可谓原形毕露。

    纵观民进党的作为,“骗”乃其两岸政策的重要战术。当需要骗取中间选民乃至浅蓝选民投票时,他们就会放缓“仇中”的语调,甚至放出有可能放弃“台独”路线的烟幕弹,但自始至终,他们没有放弃过“台独”理念。当前,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依然看不出已抛弃了这一“骗”字诀,其新的骗术有三:

    一是借“政经分离”的壳,来骗取中间选民,即一方面说要和大陆交流,要和大陆做生意,不会“横柴入灶”,一方面却又坚持不放弃“仇中”、“台独”的立场。

    二是借“智库讨论”的壳,回避实质问题,即蔡英文表面上宣示成立智库推动讨论两岸政策,希望形成民进党两岸论述新共识,但这一“共识”可能直到2012年大选后还出不来,它只不过是给中间选民甚至浅蓝民众编织一个虚妄的憧憬,让他们以为民进党两岸政策可能改变从而把票投给民进党。2012年大选中,民进党可假借这些“智库”人士之口放“风向球”、打“口水仗”,模糊其在两岸问题上的实质立场,为候选人披上伪装,骗取选票。

    三是借“在野制衡”的壳,以攻为守,即利用其“在野党”不需要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质负责的特点,穷尽一切手段攻击马英九当局的作为是“亲中卖台”,逼迫马英九和国民党穷于应付,转移公众关注焦点,把民进党自己的立场谬误掩盖起来,从而骗取选票。

    民进党是否还有其它“骗术”,外界不得而知,但可作为判断依据的是,在民进党不公开宣布放弃“台独”立场、接受“九二共识”的“一中”原则的情况下,其任何所谓的两岸政策讨论都是骗人的。因为,“一中”是大陆的底线,“九二共识”是两岸交流的基础,舍此则民进党任何两岸政策的调整都万变不离其宗,不改其“台独”本质。

    显然,马英九、国民党看到了这一点,所以这次“直捣黄龙”,提前对蔡英文提出这一核心议题的挑战。

    民进党若真心为台湾民众的利益考量,若真心做一个负责任的现代政党,就应果断抛弃其在两岸政策上的“骗”字诀。政治斗争是需要策略智慧,但一个依赖“骗”字诀赚选票的政党,不可能是真正成功的政党。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