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百家讲坛主讲人 钱文忠:台湾对传统文化的保存更完善一些

本帖于 2011-01-08 08:16:39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

轉載自 新浪讀書 2009-02-11

http://book.sina.com.cn/author/subject/2009-02-11/1909251243_4.shtml

 

钱文忠:台湾对传统文化的保存更完善一些

 

2111300,著名学者、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之一钱文忠(blog做客新浪读书频道,畅聊《三字经》和中国传统文化。钱文忠师从季羡林先生学习梵文,在文学、历史和佛学上有非凡造诣。钱先生曾在百家讲坛中讲授过玄奘的故事,目前讲授的是《三字经》,节目一推出即好评如潮。

    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从今年2月起央视网站要推出一个栏目叫百家论坛,您是第二位摆擂的老师。您怎么看待这个情况?

钱文忠:这个情况非常好,因为传统文化是大家共有的财富,不是哪一位专家可以垄断的,所以谁都有发表意见天然的权利,但是这个擂台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擂台,我不认为我是擂主,我没有资格做擂主,我应该是跟大家一起打擂的。只不过我运气比较好,因为我有一个像《百家讲坛》这样一个比较好的平台,可能会打得比较早一点。擂主是谁呢?擂主就是传统文化本身。

主持人:大家一起去打擂。

钱文忠:对,我们去打擂不是为了分胜负,不是为了把谁从擂台上给踹下去,不是为了我当老大。谁都不是老大,在传统文化面前我们都很渺小,所以我也是一个打擂者。所以,这个擂台,百家论坛也好,这个擂台也好,是一个非常特殊意义上的擂台。这个擂台的本身如果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就非常成功,就是教会大家在传统文化面前谦卑一点,有一些戒慎戒惧的心态,这个擂台就很有意义。这个擂台当然会给大家提供一个发言的平台,提供一个批评我们这些人的平台,这就功德无量了。因为我们这些人,谁能保证你讲的都对呢?何况对很多问题本身有很多角度,有很多解释,如果有人来批评,当然善意或者非常理性的批评,本身就表明他很关注,也说明他在跟你做着同样的一个事业,也说明大家都是广义意义上的同志,这个非常好。

    主持人:他去参加这个擂台的时候也会去研读这方面的东西。

钱文忠:对。他完全有可能看到你没有看到过的资料,他完全有可能站在你没有站在过的角度和立场上,他完全可能提出一个让你都振聋发聩的好意见,是非常好的活动。

主持人:希望更多网友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您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特别反对学以致用和以文养文。

钱文忠:比如我讲《三字经》,马上问我讲了有什么用,能给我带来什么,能换来什么?我觉得这个太急功近利了。因为我觉得还是应该把自己最心爱的一些东西、最珍视的一些东西看护好。因为你最喜爱的一些东西,或者是你最喜爱的一部分精神财富也好,你是不会拿它去换钱的,你最喜欢的东西怎么能换呢?肯定放在家里好好看着。最好是这样,但实际上这是蛮难做到的。

主持人:所以有很多网友实际上有这样一种疑虑,他觉得国学这样形而上的东西是需要有层次的人来做,但实际上可能很多普通的大众,我们的民工、打工者,他们每天都疲于奔命在为生计而奔忙的时候,他们是不是离国学,离传统的东西特别远?

钱文忠:如果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就像仓廪实,我家里有粮食心里不慌,这种情况下研究国学是最理想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一定要家里有粮了,你才能去欣赏国学,去研究国学,去感悟国学,这倒没有什么必要。但是恰恰是你刚才讲的后面的这些朋友,比如民工或者是务工者,他们如果对传统文化很有兴趣,他们愿意花时间去研读,我非常非常钦佩他们,因为他们付出的努力比我们大,他们是我们应该钦佩的一些群体和对象。

主持人:我曾经也看过一个台湾的话剧,它是以相声的形式来反讽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败,里边甚至用RAP唱了一段孔子的传统中心思想,不知道您看过这方面没有?

钱文忠:对这方面我不大认同,如果你说的用RAP唱孔子的传统中心思想。我觉得就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安安静静待在那里,我们应该有一些谦卑心、敬畏心。

主持人:他是以比较另类的方式来传播。

钱文忠:那是属于它自己那一门类的艺术,比如相声艺术,但是它跟传统文化我看不出什么太大关联,我也不相信把它RAP以后就能弘扬传统文化,我不大相信。

主持人:在传递传统文化的时候是不是需要更多的传播方式呢?

钱文忠:百家讲坛就是一种过去没有的方式,但是有些东西恐怕还是不行的,像RAP,也许有很多朋友能够接受,我也非常尊重,但是我本人觉得还是很难接受。

主持人:您本人认为还是应该用谦卑的态度对待?

钱文忠:对,不要太随意,尤其不要玩笑的态度,不应该这样。

主持人:之前实现台湾首航的时候,您过去台湾那边了,您对台湾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方面了解吗?

钱文忠:还是比较了解的,我到那边跟他们学术界的朋友接触比较多,包括他们的书店。台湾的确有一个特点,他们的整个社会是富而好礼。我在台湾故意打出租车,大概几十次,所有人都是这样,请问先生你要到哪里,这个字是所有人都用,没有一个人不用。

主持人: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来。

钱文忠:而且你到台湾可以看到很多义工,所以传统文化在台湾来讲,应该说在某种意义上保存得比我们要好。

主持人: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

钱文忠:因为传统文化的东西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的教学系统,像我们这一代小时候就没有,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跟传统文化没有这种断层,我们是出现了断层。当然现在台湾有台湾的问题,台湾现在那些非常可笑的台独想去掉中国文化,他们也在努力地想把台湾人民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剥离开,这是很可笑的,怎么可能呢?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有跟帖: 

談笑風生可也,您可別真的生氣,多保重身體啊 。 -w-light- 给 w-light 发送悄悄话 w-ligh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5/2010 postreply 02:11:43

去讀一下中國哲學史吧。六祖慧能因金剛經而開悟,禪宗已完全中國化了。 -w-light- 给 w-light 发送悄悄话 w-ligh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5/2010 postreply 16:44:39

儒釋道互相會通三教歸一的心性之學,促使宋明理學之儒學復興。。。中國禪宗早就與印度分道揚鑣了。。 -w-light- 给 w-light 发送悄悄话 w-ligh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5/2010 postreply 16:50:45

道家南宗以來至全真立教,也融合許多中國禪宗的東西。此三家也已成為中國的傳統文化的重要內涵之一。 -w-light- 给 w-light 发送悄悄话 w-ligh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5/2010 postreply 17:02:20

那台湾女人裹脚吗? -auroraA- 给 aurora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4/2010 postreply 22:46:57

自從中華民國推翻滿清後,你的曾祖母(或祖母)就開始不裹腳了。。。 -w-light- 给 w-light 发送悄悄话 w-ligh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5/2010 postreply 02:08:07

那所谓的传统文化是从民国算起的?台湾人也太自以为是了吧? -auroraA- 给 aurora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5/2010 postreply 02:21:12

國民黨自大陸撤退時,有600萬大陸人跟隨老蔣來台,其中有許多菁英,是中華文化的薪傳火種。 -w-light- 给 w-light 发送悄悄话 w-ligh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5/2010 postreply 02:26:02

1966年,當文革摧毀中華文化時,老蔣在台開始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影響相當深遠。。。 -w-light- 给 w-light 发送悄悄话 w-ligh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5/2010 postreply 05:07:04

一帮年轻人打老头也是传统文化?整天喊着台湾不是中国的也是传统文化?蒋介石的像都被拉倒了,还提他干嘛? -auroraA- 给 aurora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5/2010 postreply 06:20:13

老兄太偏激了,难怪我的中国坛里象你这样的抵挡不住那些丑中者 -xinliji- 给 xinliji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5/2010 postreply 10:41:19

这个你就错了.至少我认为在那个坛子里应该让那些仇华者说说话.各坛的主旨该有区别 -auroraA- 给 aurora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5/2010 postreply 19:52:59

台灣被妖魔化久矣。才貼了講一點點台灣好話就那末雞凍啊哈???? -w-light- 给 w-light 发送悄悄话 w-ligh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5/2010 postreply 01:38:48

在大陆台湾从来没有被妖魔化,我们从小受教育都是台湾同胞亲,倒是台湾人被洗脑 -xinliji- 给 xinliji 发送悄悄话 (53 bytes) () 11/15/2010 postreply 14:07:50

+1。就好像小时候受教育是和美国友好,来美国发现99%美国人认为中国是敌国。埃 -delurking_for_a_sec- 给 delurking_for_a_sec 发送悄悄话 delurking_for_a_sec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5/2010 postreply 14:09:45

子曰:"禮失而求諸野"。良有以也。 -w-light- 给 w-light 发送悄悄话 w-ligh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5/2010 postreply 16:36:0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