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景雯
2010-4-27
「黄金的十年」是一场最大的骗局
双英ECFA辩论後,有个奇特的媒体名嘴化现象,大家群起讨论马英九与蔡英文谁的辩论技巧较好?这些媒体获得一个约略一致的「结论」,那就是蔡英文太像「蔡教授」,马英九表现得「比想像好」。「比想像好」这句话很有意思,这表示原本预期他会很差,结果口才没这麽差,总统府幕僚的自况反应或可作为注解,这些内臣辩论前说,担心马英九如「郭靖」太老实会吃亏,辩论後则说马是「韦小宝上身」;韦小宝是谁?金庸小说「鹿鼎记」里拐、赌、骂、骗无一不全的小混混。按照马亲信的说法,这场辩论岂不成了蔡淑女遇到了马痞子?
辩论或许可以一痞天下无难事,化身韦小宝来闪躲回避质问;但是「中华民国总统」成了痞子,可是无法治国的,治国必须面对问题,具体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必然会被问题解决。马团队实在输怕了,真的好想赢一次,居然好似范进中举,不惜口不择言把马总统比成登徒子,如果马本人也自我陶醉,认为他在这次辩论中「大胜」,未来可以用耍痞来对付人民,那麽更大的麻烦马上就将迎面而来。
马英九在辩论会上有个没有回答、但在台湾对中经贸政策上极为关键的问题是,为什麽为了特定产业的降税需要,他要把整个台湾锁进十年以内必须市场全面开放的枷锁之中?蔡英文点出了「前面二、三年可以拿到中国降税的利益,但是忘了後面的七、八年必须把台湾市场全部打开」。这个说法基本上是对的,但是对照的还不够清晰明了。
所谓前面几年可以拿到降税利益者,只是石化、机械、汽车等几个极少数产业,也就是马英九口中「小而必要」的早收清单,并不是绝大多数台湾产业可以获得输往中国的特殊减税;而石化这些少数产业获得的是什麽?马英九说,是为了避免不公平竞争必须争取平权,这是很大的误导,事实上,这些产业目前享有的是WTO之下的最惠国待遇,台湾产品进入中国的关税,与具竞争性的日本、韩国相同,并未受到高关税歧视,这些产业要的是比日韩更佳的待遇。韩国原本与中国洽商FTA有所犹豫,因为看到台湾想要超越WTO待遇,因此已经加速与中国谈判的脚步,不让台湾「专美」於前,这不是白忙一场?马英九计算到了吗?
这些少数产业想要降税不是坏事,但是要看台湾必须付出什麽代价,首先,台湾必须接受中国所提出的早收要求,让中国产品进入台湾降税,根据马英九自承政府已经列出十七项前期就可能面临开放冲击的产业,这些受损产业有哪些?匆促开放市场是不是大而不必要?马英九根本没交代。不仅如此,因为ECFA的启动,台湾所有产业无一幸免,未来将因两岸逐年谈判而被要求一一开放,直到几乎全部货品、服务贸易都自由化为止,这些马英九有诚实以告吗?又做了哪些准备?他,完全苹字未提。
马英九辩称这是为了「找回失落的八年,开展黄金的十年」,民进党既然被马定位是「锁国」,何以解释过去八年台湾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上升最严重?既然对中国依赖增加是「失落」,为什麽又要与中国签署ECFA来扩大依赖?既然要继续失落,这「黄金」的十年又从何而来?辩论激情过後,理性的台湾公民详细看看这些耍嘴皮子之下留存的白纸黑字,一定深感其中逻辑前後矛盾错乱,让人临表涕泣不知所云,又将如何评价马英九的品质与格调?总统府说马英九变成了韦小宝,也不是毫无道理。
其实,马英九的表演,两年前大家都看过了,实在不陌生,当时他提出了无数保证要人民相信他,把国家交给他,两年过去了,当「消息面」回归「基本面」,大家真正亲眼目睹、身历其境马英九的领航能力,应能由衷理解行情如何炒作都不如本业体质与绩效来得重要。既然,马英九自认藉由一场辩论已经重新拾回了「信心」,何不更有自信一点,从媒体构筑的文宣保护伞下走出来,把ECFA交付全民公投决定,直接接受全民的检验?一旦公投通过,不仅ECFA可以获致民意正当性与中国洽签,马英九的信心也才能真正落袋为安,否则现在的信心不等於自信,而是只有一天行情的安慰剂,这不是太可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