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地理追查陈水扁祖籍,在诏安东溪的支流长田溪流域

本帖于 2011-01-08 08:16:39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
诏安东溪是福建省诏安县的一条河流,发源於平和县大溪山,由西北向东南流经诏安县的官陂镇、霞葛镇、太平镇、建设乡、西潭乡、南诏镇、桥东镇,在宫口港大埕湾入海。河道全长89公里,流挨域面积1127平方公里。中游河道最宽处550米,最窄处154米。下游一般流量80-100立方米/秒,枯水季节多年平均流量11.4立方米/秒。支流有金溪水、长田溪、塘干溪、西溪水。

诏安县三都长田保磁窑村∶

"三都"与"长田保"两者都是保甲制度下的地方建制,五邻为“保”,长田溪的主要流域在"长田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唐朝初,中原人口迁徙到当今诏安县开垦,原名诏地,宋朝时改名为南诏场,明朝嘉靖九年(西元1530年)设立诏安县,辖下的"二都"在诏安县城北方,也就是目前的秀篆镇,"三都"则在诏安县城的西南方深桥镇附近,仅剩下诏安县城东方的四都镇保持明朝旧名。此外,与已经废村的磁窑村一样,诏安县与附近的潮州、潮阳、揭阳、澄海、惠来、饶平等县都留有许多宋、明瓷窑遗址,那一带山林茂郁,砍伐後烧成木炭,至今仍为陶瓷业生产基地。

http://www.ydtz.com/news/shownews.asp?id=31258

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长期延续的一种社会统制手段,它的最本质特徵是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不同於西方的以个人为单位。儒家的政治学说是把国家关系和宗法关系融合为一,家族观念被纳入君统观念之中。因之,便有了汉代的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唐的四家为“邻”,五邻为“保”,百户为“里”,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提出了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元朝又出现了“甲”,以二十户为一甲,设甲生。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