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报:两岸兄弟 虽有小忿不废懿亲
大陆政协和人大两会闭幕了,依惯例有一场国务院总理记者会。在会上,两岸关系免不了仍然是热点话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如何阐释两岸关系自是焦点所聚。这既要能充分表述政策而不落俗套,又要能打动人心。这是一道难题。或问台湾为什么屡屡可以从大陆取得优惠?是统战还是什么?温家宝说:因为「我们是兄弟」。这当然是政策语言,为极其复杂的两岸关系做了最平实的铺陈,因为有此一语,也才可能接著说出:「虽有小忿,不废懿亲」。并为两岸和平发展提出特具人情味的解说。
「我们是兄弟」,典出鲁迅的「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而这也是当年廖承志致蒋经国公开信中所传达的信息。而今两岸出於台湾的顾忌,非仅恩仇未泯,且有各式各样的小忿;但对岸对台湾仍坚持示惠让利者,即出於兄弟不废懿亲论。况论家国之亲又岂有偏废之理。比较前此美牛输台风波对马英九政治声望的巨大冲击,台湾当局和台面上的政治人物当可想见其他。
温家宝再次很明确传达出两岸正在商签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基本原则,此即平等协商、互利双赢和彼此照顾对方的关切。再加上「我们是兄弟」,是以「在商签协议时要充分考虑两岸经济规模和市场条件的不同,关心台湾中小企业和广大基层民众的利益,特别要照顾台湾农民的利益」。也就理所必至,且重申:「我也确实讲过,要让利给台湾。这种让利,比如通过减免关税,通过早期收获实现。另外,也要做出让台湾农民放心的事情」。
就台湾方面言,不论蓝绿,对温家宝这一席话应该都听得很清楚;但未必很全面。温家宝说:「我看到台湾的报纸,很大的篇幅报道温总理关於让利的论述。可是我在线上访谈时讲了两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因为我们是兄弟』,这句话就鲜有报导」。温家宝此语既是提醒,也是转折,意在传达所以优遇台湾,以及超越利害关联的考量,都出在「因为我们是兄弟」。
或出自温家宝本人,或出自文胆的巧思。温家宝在记者会上取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讲了一个小故事。「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人何以堪」出自世说新语引东晋持统一论的桓温所言:「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创造新典的是白先勇悼念挚爱所写的文章「树犹如此」;至於「富春山居图」曾经火劫以致一分为二。论受创程度,「画犹如此,人更何以堪」。主持两岸文化交流者,不正可以就「富春山居图」规画一个巡回两岸的联展,这非仅可以开创艺术史上的盛事,作为典范,更可启示两岸合璧双美。
两岸政治形势不因三通而大开,至今仍有禁格,马英九去不了北京,温家宝也只能遥想台湾,或得等到「第四通」,即两岸政治大通之时。「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那是「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五十年的政治而丢掉五千年的文化」。若问政治人物,台湾蓝营的马英九、吴敦义,绿营的蔡英文和苏贞昌等人有没有这种大陆情怀呢?
两岸关系的正常化、经贸的一体化,一切都得从文化的渊源和两岸人民认同趋於一致之时才有可能水到渠成。而这非仅有赖北京的让利也有赖台湾当局的努力。两岸商签ECFA有没有可能在今年第五次江陈会达阵,非仅是台湾能否摆脱经贸发展困境的一个绝大考验,也是往下两岸能否顺利迈向「第四通」,政治可以大通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