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对台湾的认识应当与时俱进
[12605] (2010-01-26)
一、曾经统治台湾的百万思乡者大多已化作尘埃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于右任的《望大陆》,余光中的《乡愁》曾使多少人感动得泪眼朦胧。
时光倒转三十年,台湾处于“外省人”的“威权统治”下,尽管这些“外省人”与台湾“本省人”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圈子里,尽管他们的意识并不能真正代表占人口大多数的“本省人”的意识,但是由于他们占据统治地位和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大陆人将台湾的统治集团看成是台湾的代表,并将台湾在整体上看成是一个“思乡者”,看成是一个盼望回归“祖国怀抱”的“游子”,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有近似的正确性。
然而岁月在流逝,六十前随蒋介石撤离大陆的军民今日已所剩无几。当年的百万游子已驾鹤西去,悠悠思乡者今日大多已化作尘埃。“昔人已乘黄鹤去”,昔日的乡愁也已经随风飘散。
二、台湾大多数人原本就不是思乡者,而思乡者的后代也已有了不同的身份认同
到了今天,如果大陆人仍然从于右任和余光中的诗词中来理解台湾人(严格说来应是台湾的统治者)的心态,将台湾看成是一个失散多年的、怀着乡愁的、盼望回家的游子,不能不说是犯了“思维滞后”的错误。在今日的台湾,且不说“本土籍”的居民在人口上占大多数(86%),他们从来就不是遥望大陆的“思乡者”,即便是占少数的所谓“外省籍”居民(13%),绝大部分也是在台湾本土出生的第二、第三或第四代“外省人”。那些第三、第四代的“外省人”已逐渐融入台湾社会,他们与“本省人”的区别已经模糊而不再能轻易地分辩出来,他们大多已接受身为台湾人的现实,更多地认为自己是台湾人。类似的情况不仅仅见于台湾。如那些在国外出生的中国移民的第二、第三代便不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这说明,一个人的自我身份认同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出生地相关。
三、党国体制早已成为历史
随着百万老一代从大陆来的国民党追随者的消失,在今天的台湾,国民党已经不再具有掌控一切的力量。党国体制已经成为历史。政党竞选已经成为台湾政治的常态。
有鉴于此,大陆对台湾政治的认识也应当与时俱进。如关于“国共合作”,如果在三十年前谈“第三次国共合作”,尚有实质意义,但是在今天,一个政党已经不再能代表和左右台湾。国共两党即便签定协议,在台湾也没有法律效力。大陆人不应当将希望过多地寄托在某一政党身上。又如大陆人由于长期生活在集权体制下,常常表现出对台湾民意的轻蔑。这也难怪,在集权体制下或在三十年前台湾的“威权统治”下,民意是无足轻重的,执政者的意志主宰一切。但是在今天,如果仍无视台湾民意对台湾政治的作用,则只能用“无知”来形容了。因为在今日台湾的政治体制下,首先谁能当选,就离不开民意的支持率。其次即便当选了,能不能推行某一政策,也受制于民意。
四、自主的本土意识已经成为主流
台湾在“威权统治”时代,本土意识被当局压制。随着台湾政治体制的转型,开放党禁,解除长达三十八年的戒严,外省精英阶层在政治、?事、媒体、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优势在1990年代之后逐渐退化。由“外省人”主导的“中国意识”逐渐被占人口大多数的本土人的“台湾意识”所取代。这种本土意识不仅仅植根于本土的草民阶层,也被那些留洋归来的本土精英理论化和精致化了。一大批具有“台湾意识”或“台独意识”的学者、教授、媒体人和作家逐渐取代有“中国情结”的老一代文化精英。在今日的台湾,“统一”成了贬义词。“统一”与“卖台”被化了等号,而“独立”和“爱台”则成了同义词。从媒体和舆论界,到政界,到大学讲台,排斥统一的言论会得到喝彩,而主张统一的言论会受到狂批。这就是台湾主流民意的现状。
五、台湾人对大陆的排斥不再是基于内战时的国共对立
国共两党之间你死我活的血海深仇已随着六十年的岁月流逝和当事人的消亡而逐渐消融。在台湾,内战的冷战思维已经被原本被压抑的本土人对外来政权和意识的排斥所取代。当大陆人仍试图以“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诗句来感化对岸时,大部分台湾人会莫名其妙:“那些外省人之间的自相残杀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在他们的记忆中只有“外省人”对台湾人的压迫,如“二二八事件”。2007年初,时任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试图为民进党和大陆牵线。他的提议一出,不仅受到党内的强烈质疑,也被民进党人嘲讽:马英九弄错了,民进党与共产党没有仇,有仇的是国民党与共产党。
显而易见,大陆人的国共握手言和,终止内战的对台思路并不能解开占台湾人口大多数的本土人排斥大陆的心结。
六、大陆人对台湾的认识应与时俱进,并应根据这种认识来调整其对台政策
台湾已经从一个由有“中国意识”、“大陆情结”和统一愿望的百万“思乡者”统治的地区,转变成为一个以本土出生的人为社会中坚的、由有本土意识的人主导的、试图从大陆分离出去的、自成体系的政治经济实体。这就是今日大陆所面对的台湾。
对于大陆人来说,你可以仍然去欣赏那些“外省人”的乡愁文学,你可以不喜欢台湾的政治体制,你也可以不认同台湾的本土意识,但是你不能不承认台湾今日的政治和民意现实。如果你要与台湾打交道,你对台湾的认识和对台湾的政策就不能仍停留在过去的时代。
那种“母亲呼唤游子归来”的隔海喊话,那种试图以厚爱换来“浪子回头”的经济对策,那种家人式的温情的政治礼让,如果说在三十年前不失为正确的对台政策的话,那么在今天,就显然“落后于形势”了。
[12605] 大陆人对台湾的认识应当与时俱进
本帖于 2011-01-08 08:16:39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