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40] 大陆人对台湾政治和民意的误判

本帖于 2011-01-08 08:16:39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

大陆人对台湾政治和民意的误判
[12540] (2010-01-13)

  从“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到寄希望于国民党

  大陆统战理论中有一种两分法:将对方的执政者与其人民区别开来。认为对方的执政者是敌人,而其人民则是可以依靠的对象。基于这一教条,于是就有了对台工作中“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这句话,尽管这句话在台湾成了谈笑的材料。由于多年来的相关努力一直不见成效,台湾民意似乎并没有向大陆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而是支持民进党上了台,日益排斥统一。大陆也颇感沮丧,以至后来都不再提及这句话。

  教条靠不住了,于是转而寄希望于国民党。当初台湾第一次大选时,为助国民党上台,大陆武力恐吓,导弹演习,却反而帮了陈水扁的忙。后来改变策略,邀蓝营领袖连宋访问大陆,搞国共平台,“国共第三次合作”,伴以惠台措施,以暗示台湾民众“国民党和蓝营可以带来好处”。后来才发现,原来今日的国民党已不同与过去的国民党,可以一切“说了算”,即便国共两党签定协议,在台湾也不管用,大陆不能无视民进党的存在。2008年马英九当选,大陆内部欢呼雀跃。大陆的一些重量级台湾问题专家甚至断言:这是几十年难得的机遇,认为两岸统一的前景一片光明。然而仅一年多时间,2009 年12月三合一选举,民进党又卷土重来。2010年1月三席立委补选,国民党全盘尽墨,一败再败。而另一方面,马英九向绿营靠拢,将统一问题推到“数十年”以后再议,并忽然连和平协议也不愿签定了。大陆人又一次失算。

  定位错误和轻信对手

  台湾朝野和民意日益排斥统一而倾向于独立,已是不争事实。对于台湾,大陆本应将之看成是一个试图分离出去的自成体系的政治经济实体,而不应象大陆某些“闭门造车”的学者想象的那样,是一个想回家的“失散多年的孤儿”。由于这种定位错误,出于对“孤儿”的厚爱和轻信,当台湾人用“善意”、 “平等”、“互信”、“诚信”等等来不断索取经济好处和政治让步时,大陆人却对这种商业社会的逐利技巧和渐进的分离主义策略失去判断力,经济上不断“惠台”,政治上不断自降筹码,可是却并没有换来政治统一上的任何进展。台湾人仍是只要经济好处和政治让步,却不愿作任何政治承诺。大陆人始终没有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善意”、“互信”和“诚信”只是对一方的要求。

  一厢情愿的“单相思”

  对台湾真实民意缺乏了解,总以为台湾人民是“心向祖国”的。当一再施善让步而不见成效时,还自我安慰,以为是爱心还不够,心还不诚,继续加码,以为“精诚所至”,必然“金石为开”,对人性关系的互动作了片面的理想化的预期。当年蒋经国亲政爱民,又力排党内众议,开放党禁,重用本土人士,却非但没有被台湾本土人感戴,国民党失去政权,蒋氏父子也几乎被鞭尸扬灰,弄得几乎死无葬身之地。不谈现实,不谈人性,也当记得历史教训。当年民进党草创时期,尚是非法地下党,大陆出于统战,看中民进党人坚决反对国民党,大力资助,谁知这一昔日扶助的盟友今日却成了死对头。

  对民主选举政治陌生而不得要领

  由于长期生活在集权体制下,对民主选举政治没有直接体验和感知,对于竞选活动的运作和操控,陌生而不得要领。如陈水扁以刺激大陆的方式操弄竞选,大陆落入其圈套,文攻武嚇,反助其当选。又如本来今日蓝绿双方在统独议题上的分歧只是策略性的,出于权力之争,他们的分歧在政治选举中被有意地夸大了。这种妖魔化对手的选举伎俩给大陆人造成一种美丽的幻觉,以为今日在台湾的国民党是可以依靠的统一同盟军,于是将宝押在国民党身上。马英九当选后,其大陆政策向绿营妥协,大陆人又“恨铁不成钢”,不明白马英九为何如此左右摇摆,自食其言。不懂得在一个选举社会中,民意压力对执政者的巨大影响。即便马英九有“终统”的愿望,也不能不与现实妥协。

  主观和体制的原因

  造成大陆对台工作的屡屡误判和失算,从主观上来说,有三个原因,

  一是教条主义,教条化地搬用统战理论的两分法,以人民的代表自居,以为自己的愿望即等于对方人民的愿望,以为对方的人民是天然地站在自己一边的

  二是集权思维,以大陆的政治体系去推断台湾的政治运作,认为台湾主流民意和政治走向之所以越来越“独”,完全是因为独派人物李登辉和陈水扁长期执政的结果,现在换上蓝营执政,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看不到今日台湾政治体制已转型为民主社会。许多大陆人以为国民党既已是执政党,就有权力强行推动“统一”,这是不了解“选举政治”的真缔,也不了解台湾这个新生民主社会的现实状况。正如台湾媒体指出,以大陆的体制去衡量马英九政府,“认为马有能力排除艰难”,能通过谈判“对两岸未来做出构架性安排,却是误判形势,高估马英九能力、魄力,错估台湾民意对维持现状的坚持”。

  三是主观主义,以愿望代替现实。许多大陆人不愿意承认由台湾各党各派和中立机构作的民意调查的结果,有些人试图通过找出这些民调的细节上的毛病来否定这些民调的基本指向。大陆人对台湾社会和普通民众缺乏直接感知。即便有接触,大多也是有蓝营背景和倾向的,或者是为了商业利益和选举利益而来大陆的人。被其投其所好的话所误导,以为只要大施好处,自削身价,就能让对方感戴而投入“祖国怀抱”。

  另外还有一个大陆自身体制上的原因,即大陆本身的集权体制和信息控制,外面“形势一派大好”,内部一片对现任执政者的“英明决策”的歌颂。因信息被人为过滤,外界的真实信息和内部的批评质疑意见难以在体制内流通并达到决策层。舆论垄断和信息控制本为一双刃剑:长于治内,而拙于对外。江泽民时代,大陆智囊对台湾大选的严重误判只是一个例子。在2009年11月“两岸一甲子”研讨会上,大陆重量级智库人士和台湾问题专家竟十分惊讶地发现:蓝绿两派学者均不接受有“统一”和“一中”前提的和平协议!而这在台湾和海外,几乎已是常识了。因信息不畅,聪明如国家智囊者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

所有跟帖: 

太天真了吧 -爬墙党- 给 爬墙党 发送悄悄话 (562 bytes) () 02/16/2010 postreply 04:13:41

台湾人更不了解大陆民意,因而更可能误判。 -Chinadian1- 给 Chinadian1 发送悄悄话 (1044 bytes) () 02/16/2010 postreply 12:46:54

他们未必不了解,只是和"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一样. -爬墙党- 给 爬墙党 发送悄悄话 (28 bytes) () 02/17/2010 postreply 04:17:4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