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鲁郑: 八八水灾何以成人祸?zt

来源: 3528 2009-09-16 19:00:47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252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3528 ] 在 2011-01-08 08:16:3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八八水灾引发的台湾政坛泥石流以刘兆玄的辞职告以段落。然而,仍然许多疑问挥之不去。到目前来看,台湾各届似乎对这些仍然没有足够的反思。新成立的吴敦义内阁被外界称为“选战内阁”,可见其着力点在何处。在这种情况下,谁能担保第二个八八水灾式的灾难不会接踵而至?

对于年年迎战台风的台湾百姓来讲,一场得到及时预报的台风竟然演变成空前少有的灾难,实在大出意料和令人难以接受。尤其是可资对比的是,莫拉克台风也袭击了大陆,大陆成功的疏散了一百万人,只有八人死于台风。就是一个月后规模比莫拉克更大的台风“巨爵”袭击广东,而且由于适逢天文高潮,导致大部分潮位站出 现高潮位,有些潮位200年一遇,大陆表现更为惊人的出色,仅有一人失踪。一个选举前就一再对选民声称一切都准备好的马九英何以交出的竟然是一个灾难性的答卷?(试想在大陆,如果最高领导人一再公开承诺的事情却食言,请问大陆人民会做何反应)?

台湾百姓随后还要问的是,何以大陆可以疏散一百万,台湾就不能疏散几百人?根据现在救灾法规,县政府是必须强行疏散灾区的。却为什么没有认真执行?台湾的行政执行力哪里去了?难道年底的选举就如此重要以致面对民众的不配合就如此不负责任的退缩吗?

台湾百姓第三个要问的是,刘兆玄曾是十年前九二一大地震的现场指挥,应该是熟谙救灾的套路,知道黄金七十二小时的意义。何以他的团队表现的如此既慢且乱的荒腔走板?他本人竟然在受灾当天晚上回新竹过父亲节(大陆都是当地最高领导人在台风来临之前坐镇指挥,谁敢擅离职守?)秘书长薛香川在五星级宾馆陪岳父吃蕃薯粥。“经济部长”尹启铭与业者在高档餐厅聚餐。有谁把台风当回事?至于马英九,却在八月八日当天在台北给他人证婚,此时的他还竟然宣称没有灾情。这样的团队上行下效,水灾还不变人祸?台湾人民实在要问一个为什么:一个民选的领导人为什么选上后心中就没有了选民?是制度使然还是个人素质使然?

对比“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大陆表现出来的超强全社会动员能力,特别是大规模军事调动,全球震撼。台湾军方何以都成了软趴马?救灾与战场,救灾尚且如此,真要战争开打,军队如此表现还有什么指望?也许第一个崩溃的就是他们。在大陆看来,被台风打败的“国军”,怎么可能是解放军的对手?

虽然事件以刘兆玄的辞职而告终,但回顾期间的三个关键点,马英九实是要负主要责任的。一是军队调动过慢。二是拒绝外援。三是做为最高领导人在特殊时期没有履行发布紧急令,统合全局,迎战危机的权力。这三条都是身为最高领导人的马英九直接相关。做为三军统帅,没有他的命令,军队想动也动不了。没有他的命令, “外交系统”会自己下令不接受外援?危机全面曝光后,马英九仍然坚持不宣布紧急状态,实是失职。马英九应该承担责任,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失误和渎职,更重要的是他是民选出来的,刘兆玄只是他圈定的而已,何以他不负责,而是让刘兆玄顶包?这除了突显制度上的不合理、不公平外还有什么答案吗?

对比十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那个时候也没有经验,更没有完善的救灾法规,但不是民选出来(被蒋经国指定)的领导人李登辉就可以当天赴灾区,当时是李登辉下属的刘兆玄表现的极为圆满。虽然当时对救灾也有批评,但对比今天马团队的表现,简直是天壤之别。特别是大地震过后,台湾制订了灾害防治法,有了明确的 详细分工细则和应对之道。何以十年过后,一个又有经验,又有法规的台湾却被莫拉克一击全溃?台湾人民是需要好好想一想,这是制度失灵还是马英九无能?如果领导人无能,何以就能导致制度也无能?究竟是制度决定人事还是人事决定制度?台湾著名的时事评论员南方朔说道:蒋经国时代,水灾发生了,主管部门还没有 到,他就已经在现场了。他甚至比气象部门都了解的更清楚。从这个角度看,李登辉做为蒋经国一手指定的接班人,长期跟随蒋经国,自然也耳濡目染。所以当地震发生后,他会当天赶到现场。而最高领导人在一线,不仅会激发士气,更会给所有官员以压力。曾有人批评大陆,每次灾情都是最高领导人冲在第一线,质疑各职能 部门缺位。这种观点实是书生之见。任何制度,面对这种灾情,如果最高领导人不协调、不直接指挥,怎么可能战胜灾难?小布什时代的飓风在迟缓三天后酿成空前灾难,不也是再由小布什亲自指挥吗?如果马英九不上一线指挥,谁能指挥的了军队?不过台湾人民确实要问一个为什么,何以威权时代的蒋经国可以真正做到以人 为本,民主制度下产生的领导人对人民却如此冷漠?这究竟是制度之比还是个人素质之比?如果是个人素质之比,何以民主制度就选不出高素质的领导人?

当然台湾百姓的疑问还有很多,何以灾难如此严重,政党仍然在恶斗,政客仍然想着要发“国难财”?当县长水灾半个月后才去视察,遇到百姓抗议,民选出来的议员竟然用石块袭打这位老者。而其打人的理由是:以为他是国民党派来乱的。当然,发“国难财”的顶极表现是高雄的陈菊,一个基本不受台风影响的高雄,却牵头 邀请达赖访台。而灾区并没有多少人信藏传佛教,而且根据藏传佛教,达赖也不需要亲临现场就可以做法会。当然谁都知道达赖的敏感政治身份和造成的后果。其矛头直接积极援助台湾的大陆,以期通过冲击两岸关系,打掉马英九执政一年来唯一的政绩“两岸突破”。民进党如此,国民党也同样。马英九为了挽救自己的声望, 便冒两岸关系逆转的风险,放行达赖,其纯然也是政治考量,百姓的灾难也是退居其次。这和汶川地震大陆上下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救灾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啊!这个时候别说有敢发国难财的,救灾不力都会被撤职查办。什么是制度优势?这就是制度优势!

一个制度的优劣在和平时期可能表现的并不突出,只有当灾难出现的时候,才是全面检验一个制度成色的时刻。台湾的民主制度二十年了,经历了两颗子弹,经历了陈水扁世纪贪腐,现在又经历了八八水灾。哪一次给台湾人民带来的不都是巨大的耻辱?巨大的伤害?而在这二十年间,台湾的整体经济水准也急速下滑,从四小龙 之首到四小龙之末,几年前,广东一省都超过台湾,到现在更是沦落到依赖大陆的地步。无论是出口、吸引大陆的游客、投资,以及积极要签订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和两岸金融监理备忘录(MOU),早已成为大陆的经济附庸。只是台湾人民还要经历什么样的灾难才能真正从这种迷思中醒悟过来?这恐怕是台湾人民现在以及将来都要时时萦绕不去的疑问。


文章来源:http://blog.ifeng.com/article/3170676.html

所有跟帖: 

不要因为台湾而否定民主,台湾只是劣质民主的代表 -ridgeman- 给 ridgema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6/2009 postreply 19:40:10

人们追求民主的时候并不知道民主是劣质的还是优秀的 -关注台海- 给 关注台海 发送悄悄话 关注台海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6/2009 postreply 21:13:48

当人们拿到贬值的美金或人民币时,还是知道它们的价值的 -dbt- 给 db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6/2009 postreply 21:28:37

贬值的货币也可以被吹的很值钱,而满口袋这些货币的人也愿意相信 -auroraA- 给 aurora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6/2009 postreply 22:11:42

no point,假的就是假的,真的就是真的. -dbt- 给 db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6/2009 postreply 22:21:43

是吗?那为什么台湾人还为他们的"民主"那么自豪呢? -auroraA- 给 aurora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6/2009 postreply 23:22:05

为"民主"自豪是他们政治生活的一部分,觉得很奇怪吗? -dbt- 给 db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7/2009 postreply 00:22:50

不奇怪,但是按照您上面的"真假"逻辑,就奇怪了 -auroraA- 给 aurora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7/2009 postreply 00:43:19

逻辑?什麽逻辑? -dbt- 给 db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8/2009 postreply 07:11:24

目前台湾劣质的民主与蒋经国时代优质的专制哪个对人民更好呢? -惨绿- 给 惨绿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6/2009 postreply 21:26:27

至少有人还有胆量自称"民主":而有人看待"民主"就象遇到麻疹一样 -dbt- 给 dbt 发送悄悄话 (19 bytes) () 09/18/2009 postreply 09:50:58

在很多台湾人歧视大陆人的情况下啥子才去台湾 特别是台南高雄这些地方 -cyrilz- 给 cyrilz 发送悄悄话 cyrilz 的博客首页 (217 bytes) () 09/17/2009 postreply 08:22:5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