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生:民进党人登陆的戒心和顾虑

来源: aa123 2009-06-05 20:57:4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25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aa123 ] 在 2011-01-08 08:16:3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华夏经纬网今天刊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长张文生的文章,针对陈菊、许添财等民进党人士接连到大陆访问一事发表看法,指出:似乎民进党内的从政党员正在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登陆潮”。

  文章摘录如下,

  近来,随着民进党籍的高雄市长陈菊访问北京、上海之后,台南市长许添财也公布6月份访问厦门的行程,一时之间,似乎民进党内从政党员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登陆潮”。

  与此同时,民进党的政治人物纷纷要求民进党中央改变对于党籍县市长登陆的限制,吕秀莲、陈明文、李文忠、林浊水等人都开始炮轰党中央。吕秀莲认为,政治是“有机学”,“独派”要认清事实,“不能再闭着眼睛了”。陈明文要求民进党中央不能再唱高调,“何谓交流、何谓统战,党中央要立定态度!”民进党前“立委”李文忠呼吁党中央尽快展开大陆政策大辩论,否则以害怕、反对的方式面对中国大陆,民进党永远不会执政。在党内政治人物的压力下,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不得不要求党内“中国事务小组”尽快修订“党公职赴中国交流注意要点”。

   自从2008年3月台湾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两岸交流突飞猛进,两岸两会达成了九项协议一项共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日益增多,两岸直航航班也不断增加,两岸人民“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趋势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下不可阻挡的潮流。大部分民进党政治人物在客观形势面前,从民意考虑、从选票考虑、从政绩考虑,强烈要求民进党中央改变对于党籍公职登陆的重重限制。

   在民进党政治人物的压力下,民进党开放党公职人员登陆交流已是大势所趋。但显然,民进党仍对开放党公职人员与大陆的交流交往存有深深的顾虑和戒心。

   顾虑之一:岛内“台独基本教义派”的反弹。

   陈菊登陆前后,均遭到岛内“台独基本教义派”的反弹和批判,质疑陈菊“台独”立场的坚定性。“台独基本教义派”的反弹是对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的最大牵制。而蔡英文与民进党历史渊源不深,她最担心的是民进党在她手中出现分裂。可以预见,民进党中央即使不得不开放党公职登陆,也将从政治上作出种种限制,以安抚“台独基本教义派”,向“台独”意识形态作出某种形式的交代。对于民进党籍公职人员个人来说,他们也担心票源的流失,因此,不得不对“台独基本教义派”作出某种妥协。

   顾虑之二:与国民党的政治区隔模糊化。

   “逢中必反”、把国民党当局的大陆政策均打成“出卖主权”是民进党自认为与国民党作出区隔的主要标志。民进党开放党公职登陆后,恐怕再也无法以“卖台”来攻击国民党,也没有理由指责国民党公职人员登陆,对国民党当局大陆政策的全面反对态度将不得不作出某种调整。而这样的调整是否有利于民进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区隔?是否能确实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是否反而让国民党得分?这是民进党从岛内政治的角度存有的顾虑。在未得确实获得中间选民的支持前,民进党将固守基本票源,这也决定了民进党的调整是有限调整。

   顾虑之三:所谓大陆的“统战阴谋”与“政治陷阱”。

   在民进党人看来,大陆欢迎民进党人士来大陆交流的目的是“政治统战”;有人甚至认为,民进党人一旦踏上大陆土地,就等同于承认“一个中国”。他们怀疑大陆与民进党人士交流交往的诚意,担心一旦登陆,将陷入大陆有意设置的“政治陷阱”。这种怀疑说明了民进党对于大陆对台政策的不了解,当然,“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基础,但是就针对民进党人士个人来说,大陆不会强加于人,不会有意去挑起政治争端。

   因此,在上述顾虑和戒心下,即使民进党不得不开放党公职人员登陆交流,但也正如民进党的政治转型,不可能是一次彻底的、完全的转变,而只是一种渐进的、量变式的调整。因为,民进党受到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制约,无法做出具有关键性价值转变的历史性的调整。民进党政治人物登陆将是有条件的、限制性的,相关的“注意要点”必将从身份、时机、议题等多方面对民进党公职人员进行约束。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