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游行是严重的警讯!

本帖于 2011-01-08 08:16:39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

明报南方朔/ “五二○”是马英九就职一周年,而就在一周年前夕的“五一七”,民进党首次正式在台北及高雄发动了“呛马保台游行”。根据台湾的习惯,若民进党主场人数在30万以下,即是气势下跌;在30万至50万间则可算恢复旧观;若超过50万人,则是行情看涨。

而由“五一七”的表现,尽管截稿前尚无人数估计,但由电视画面,台北的游行当在50万人上下,高雄市则有10万人以上,我们纵使不能说民进党气势已在上涨,但民进党恢复旧观则差不多已可确定。在过去将近两年里,民进党受到陈水扁的拖累,行情及士气可谓已跌到谷底,而马英九就职一周年,由于政绩不能让人满意,似乎已给了民进党重新团结的机会。由“五一七”的规模,我们已可说,马英九的真正问题已告开始,两岸关系的困难也同样开始出现。

去年马英九以得票五成八当选,用台湾的标准而言,这简直是“超人气”的成功。而今不过才一年,为何反对党却能快速凝聚呢?对此,无论香港人或大陆人可能都不是那么能够理解。香港人或大陆人如果只看某些机构“报喜不报忧”的民调,可能会觉得更加迷惑。

因为,马英九执政一年,由于国际经济恶化,他的政见“六三三”跳票——“六三三”是指年成长率6%,人均所得到3万美元,失业率降到3%以下。因此在过去一年里,他的支持度始终在三成到四成间徘徊。最近由于马政府“拼股市”有成,股市指数上涨,于是某些媒体遂在民调上做文章。就在最近,至少有3项民调数字可做对比:

一是台北《财讯》杂志的周年民调,满意与不满意之比为42对47.2。这和一般人的认知较为接近。

另一则是台北《中国时报》的民调,满意与不满意之比为56.1对33.5。这项民调显得太奇特,《中国时报》的解释是因为股市上涨所致。

另一则是台北TVBS电视台公布的数字,满意与不满意之比为38对41。

对这3项民调,我们不能怀疑它的造假,而只能说3家媒体或许因为调查方法有异,因而才出现简直可说是完全相反的结果。而由民调的如此差异,我们至少已可肯定一点,那就是马英九执政一年,不满意的大概多过满意的。香港人及大陆人,由于有主观的心理投射而比较支持马英九,因而容易误认他在台湾也受到人民支持。

马英九执政一年,不满意度始终居高难下,受国际形势拖累只是原因之一。根据台湾一般的观察分析,可能还有更多更大的原因:

(一)马英九乃是一个“以风格代替能力”的政治人物,他谦和有礼,不会做非法之事;而且排满行程,主要都是中产阶级比较关心的活动,如跑步、骑车、去学校和学生谈话等,这些都可以讨好民心。问题是统治者更重要的能力,他却因上述外务太多而疏于照顾。整个马刘政府的效率极低,许多重大政策到了现在都还处于停摆状态,政府工程的执行率亦极低,许多去年风灾水灾的问题拖到现在还未了结。容我们讲句不客气的话,他显然是偏重表面工夫,而疏忽实际工作的领导人。马英九会被民进党说成“无能”,不是完全没原因的。他自己的这种人格特质也显露在他的用人上,他的政府要员,多半皆有学位,但做事的能力,以及与人民直接互动的能力皆极差。在台湾人民的感觉里,他的政府是个冷冷的、一点也不贴心的官僚政府。这也是台湾多数人不看好马政府的原因。

(二)马政府在财经上能力最弱。过去一年,这个政府除了发800多亿台币消费券外,似乎并无特别足述之处。而问题最大的,乃是这个政府在价值上太“亲资本 ”和“亲富人”,对富人减税太多,在它周年前夕为了“救民调”,更致力于拉抬股市。殊不知这种政策只会拉大贫富差距。他任内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民进党会把“救失业”、“护弱势”做为游行的两大诉求,也不是没原因的。

(三)而真正最致命的,乃是他的两岸政策。过去陈水扁8年任内,搞台独不成,最后他承认“台独不可能就是不可能”;此外则是他的锁国政策也使得工商界不满增加,希望两岸能更加开放。马英九在陈水扁之后主政,他其实有极好的时机对台湾内部建构一套符合主流的“非独论述”,让两岸形成“非独”的互信,并依序展开互利的经济合作关系。问题在于马英九从来就不是个有开创性的人物,要开创就一定会付出智慧与决断的代价,他宁愿各方都讨好,替自己找一个最安全的位置。他的“不统,不独,不武”政策就是典型。但也因为各方都要讨好,最后必然各方都讨不到好。他用绿色背景人马搞两岸政策,以为可以讨好独派,但北京一直怀疑他是在搞隐性的“两国论”。北京对他有疑虑而勉强配合开放,独派也毫不领情。马英九已被他那种各方都想讨好的两岸政策所困死,马英九上台后第一个请益的是李登辉,春节拜年请益也李登辉第一,但有用吗?这次民进党大游行前夕,李登辉就第一个跳出来写文章抨击他卖台!自己不能从宏观角度提出“两岸论述”及“两岸策略”,而只是一厢情愿开支票要北京帮忙兑现,如直航、开放陆客观光等皆如是,问题是两岸不是只有这些低层次互动而已,一到层次较高的问题该怎么办?他完全没有章法,这也给了民进党大游行好的题目。

(四)马英九上台后,对台湾内部的政策也始终提不出方向,整个蓝营也一直在扁案上做文章,似乎已把扁案当成政治提款机。殊不知扁案炒来炒去但又无实质进展,人心已愈来愈烦,最近终于在陈水扁的延押问题上引发反弹。台湾内部政治许多其他问题如县市升格,如他兼党主席问题,以及诸如军中弊案问题等一一引爆,都使得马英九受到相当大的折损。

因此,“五一七”千万不能低估。由于“五一七”人数还未暴冲到近百万,我不预估民进党会像先前所说的主张罢免马英九。但“五一七”后,民进党的确可说已摆脱陈水扁包袱而开始重新出发。对马英九,今年县市长选举他势必将面临极大的挑战;而对北京而言,由于台湾出现变化,对台政策可能也需要重估了。“五一七” 对所有的各方,都将是难题的开始!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