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合作发扬中华文明

本帖于 2011-01-08 08:16:39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

蔡逸儒

  经查,中国学界对于软实力的定义、解释和内涵迄今并无定论,官方特别强调文化面向,认为文化为软实力的核心,但学界讨论则包罗万象,有政治价值、思想观念、制度设计、外交政策,甚至讨论到软实力的内涵、如何提升、如何建构、如何运用,目的何在,软实力到底是互利或零合、中国是否应该外销其软实力的影响力、中共的软实力对中美关系有何影响、北京应否藉此提升其影响力,等等。

  有些大陆学者甚至把国际吸引力、国际动员能力、国际组织建构、能否吸引同盟、如何实现承诺,和平共处五原则、推动多边外交、海外援助、参与维和部队、主张和谐世界、和谐社会、内政的改革、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现代化都视为是中国软实力的一部分。简单地说,官方强调文化就是软实力,学者则认为政治力量和操控力量才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

大陆开始注重软实力

  一般说来,大陆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战略发展学者都同意,中国要发展王道的精神文明,而非霸道的物质文明,北京发展中国的软实力应该内外兼顾,要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的基础上培养中国的软实力,当前中国制度的吸引力不足、合理性不够、竞争力仍差、大家多半主张不要奢谈北京共识或发展模式,以免被视为对美国挑战,中共的软实力仍然不足无法与美国竞争,中国大陆应该让非政府组织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等等。

  整体来看,北京这些年来强调软实力是有针对性的,消极的一方面是为了回应中国威胁论为主,积极的方面则是希望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与影响力,培养一个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当前北京发展软实力的做法是非对抗性的,避免以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来取代西方价值观,避免以所谓的北京共识来取代华盛顿共识。根据研究,中国虽然在主观上已经理解,对软实力的发展应有整体规划,将内政与外交结合起来,但截至目前为止似乎仍未发展出一个全面、一贯的国家软实力战略。

  另外,若再以中国所谓的人本外交、和谐外交、北京共识而言,大陆显然理解,中国大陆要在创新、实验、循序渐进、符合国情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发展模式,不必照搬、照抄西方的经验与制度,由过去的韬光养晦到今天的有所作为,大陆希望有G2及北京共识发展模式的事实,但不必在名称上大做文章。此之所以为何部分学者甚至把中国外交政策中的和平共处五原则、和谐社会、世界和平、两岸和解,都视为软实力的一部分。

  观察中国外交战略及思维转变的过程,大家难免想到毛泽东当年“天下大乱,形势大好”、“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主张,随后出现邓小平世界大战可免,区域冲突不断,经济发展为重,韬光养晦、绝不当头的发展策略,90年代以后又有以和平与发展为核心的战略调整。进入新世纪,则是在全球化下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有所作为的总体对外战略。从过去的斗争与革命,到现在的和谐与发展,中国的变化不可谓不大,让人印象深刻。

台湾应利用优势与大陆合作

  其实,从台湾的角度来看,大陆回归中华文明,遵循正道、王道,只要北京不把发展软实力视为对抗性的行动,不变成你输、我赢的竞赛,对台湾并非坏事。毕竟大家乐于见到一个文明、理性、王道、改革、开放、发展、融入国际社会、接受国际行为规范的中国。这对区域安全、对世界和平、对中国人民、对两岸关系都是好事。一个有志恢复中华文明,寻回汉唐文明盛世、历史光荣的中国,应是两岸所有中国人所乐于见到的。

  对台湾来说,本来全台上下引以为傲的是台湾保留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为素有民本、民有思想、但缺民主精神的中华文化注入新的血液,但这些年来民主异化的发展,去中国化的错误政策,已让台湾付出惨痛代价。台湾一旦丧失了对中华文明的发言权,经济成长又停滞不前,政治上需要北京的包容,外交上需要大陆的善意,经济上要靠北京的掖助,军事上还得靠对方的自制,前景实在让人无法乐观。

  从大陆的经验出发,台湾或应理解,发展软实力不应成为对抗、零和的斗争,而是一种双赢、多赢的政策取向,应该多层次、多面向、多角度的出发,举凡教育、文化、科技、学术、生态、艺术、宣传、宗教、体育都可以成为发扬软实力的方法,而所谓的民主、自由更应该落实到生活、法治的层面。台湾各界当前最需要的是思想解放、换位思考,以竞争、合作、双赢来取代对抗、内耗,这种选项利多于弊,台湾的优势在于创新发展、生活方式、民主价值,台北方面如能和北京采取合作,或以良性竞争方式,来共同发扬中华文化、文明。此或为当务之急。

作者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所教授

所有跟帖: 

回复:两岸合作发扬中华文明 -arizona001- 给 arizona001 发送悄悄话 (160 bytes) () 05/18/2009 postreply 09:25:0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