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岸关係的改善,两地人员的交流也日渐频繁,就连民进党籍的台湾前「副总统」吕秀莲也数度表达访问大陆的意愿,作为台湾反对派人物之一的施明德强调,他从来没有反中国情结,在有条件之下,他愿意到大陆访问。
现年六十八岁的施明德出生于高雄市,从来没有涉足内地。至于将来会否愿意到大陆一行,施明德这样说:「我是一个心胸开畅的人,我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家庭,基督徒,我认为神的爱一直都像兄弟姊妹一样对待我,所以我的心胸是开阔的。我没有反中共情结,更没有反中国情结。但是我经历过二次大战,也看过『二二八』的冲突,也在白色恐怖下痛苦地走了过来,因此反暴力的情怀是非常非常浓烈的,所以我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在中国放弃威胁台湾的武器之前,我真的不愿意踏进大陆。」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tkp_site2/news/images/09/04/11/tm-3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早就主张金马撤军
施明德解释,他所说的条件就是中国要把对准台湾的飞弹后移到对准海峡中线为止,只要这样,他便愿意去大陆。「我反战,当民进党主席时,便主张从金马撤军,我是真正主张两岸和平的人,你知道这样我在党内外受到多麽大的抨击吗,甚至让我的政治势力动摇,但是我还是坚持。我要求北京所做的,跟要求台湾政府所做的,其实都是一样。你看看,现在金马的军队像警察一样,没有意义。」
但他承认,若现在马英九上任后(大陆)就撤飞弹的话,有一定的难度,至少会让人家说是串通好的。
施明德说,他坚持的是反战,而他本身是和平爱好者。
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日前首次访台,代表港台关係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回归前曾经来过香港的施明德,对香港回归以来的发展给予很高的评价。十多年没有来过香港,但施明德也关注香港。他承认,香港回归以后的发展,比当时香港人的预期要好得多,特别是经济方面,但他指出香港的好,部分是因为台湾当局政策上的错误,例如一直不愿意两岸直航。
佩服香港清廉自由
施明德直言,两岸直航对港澳的经济活动,一定有所影响。最直接的影响是取道港澳的班机减少,至于香港如何应对挑战,他认为香港人的智慧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他也强调,两岸直航以后,大陆的经济环境会更好。日后的金门和马祖,不是靠台湾,而是靠大陆。
施明德又指出,香港的清廉及具有游行示威的自由,都使他感到佩服和震惊。他说,一个维持现状的台湾,对于香港人的自由绝对是一个好的对照。如果两岸关係发展,香港也可以得到更大的自由的保障。
自我定位----奉献者
在台湾,施明德绝对可以说是一位传奇人物,他领导了台湾两次最重要的群众运动,一是一九七九年的美丽岛事件,一是二○○六年百万人倒扁运动。这位年届六十八岁的「老人」,大半生都是在追求台湾的民主,其中二十五年的光阴是在监狱中度过的,一般人会用「悲剧英雄」去形容他,但施明德爽朗并语带豪情地说:「如果一定要用英雄的话,我真的是一个完美的英雄。」
施明德的专访是在他位于台北县汐止市的新居进行的──他和妻子搬进这裡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这个在施明德眼中属于乡下的地方其实一点也不「乡下」,他的家位处半山,在香港来说肯定是属于豪宅一类,说白了也就是别墅。
从台北市出发,经过逾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施明德的新居。在门卫通报之后,又经过了三分钟的车程,我们才见到了施明德。一头长髮,留有鬍鬚的施明德在门口迎接我们。一身便装打扮的施明德,脚上穿着时下流行的cross拖鞋,看上去精神饱满,他正在为自己的新书而研究资料,我们更看到了一张他当年被通缉而张贴的告示。
一个很完整的人生
我们的访问也从閒话家常开始,这位台湾陆军炮兵学校毕业,曾任民进党第六届党主席的被访者,对任何问题都有问必答,谈马英九、谈陈水扁、谈两岸、谈自身……这一谈,竟然谈了三个小时。
当访问接近尾声时,记者请这位「悲剧英雄」为自己做一个历史定位。施明德中气十足地说:「如果一定要用英雄的话,我真的是一个完美的英雄,我历经过苦难,历经过沧桑,苦难没有在我的脸上留下痕迹,痛苦也没有在我的血液当中产生负面的因子,最重要是我最后还能懂得宽恕,懂得包容。所以我真的很愉快。如果一个人当了大官,变成大富翁,一直不满意,不满足,怨天尤人,那才是悲剧。所以,我竟然可以活到现在,领导了两次台湾最重要的运动,从三十八岁担任总指挥,到了六十五岁,还担任总指挥,这是影响台湾现代史上最重要的两个运动。悲剧,之所以认为是可悲的,是因为它的结局,或是他个人主观的感受。那个过程的沧桑和悲痛,我想这是让生活完美。生命只有愉快,没有泪水。像我这样的人,痛苦、凄苦、凄惨,经过时间的冲洗,都变成澹澹的美感,凄美就是很好的事情。我现在不是完美的人生,但是很完整的人生。」
施明德说,自己是一位奉献者。「我希望死的时候,我的墓碑上可以刻上『奉献者』这三个字。」
的确,施明德一直都在为自己的理念而奉献。到了红衫军百万人倒扁运动的时候,更发现自己患了肝癌。幸好的是,那个很小的早期恶性肿瘤,很快就消除了,现在已经完全康复,只需要定期做身体检查而已。他说:「不要化疗,也不要做手术,生活上也不需要药物,体能什麽都很好。」
我现在已无慾无求
从昔日建制外的抗争,到今日建制内的抗争,施明德有所改变了。施明德解释,年少时气盛,以为拥有兵权便可以兵变,后来坐了牢,透过阅读,智慧、经验、体会越来越多,深深感受到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所以他一直坚持以和平改革变为主要手段进行抗争。但随着在体制外的空间越来越少,只好改为体制内了,而红衫军也属于体制内的行为。
现在的施明德,日常除了出席一些讲座外,就是在家裡写书,当然还有的就是在家中接待一些老朋友了。我们访问的当天,便有一位他第一次坐监时的狱友来探访他,他说,都是老朋友了。
施明德说:「我现在已无慾无求了。」
天下围攻有人想抓扁一念之间局面险失控
二 ○○六年担任倒扁行动总指挥的施明德,在访问中也谈到了百万红衫军当年「天下围攻」的情况,他承认,对于当时应否冲入「总统府」活捉陈水扁的问题,他曾经动摇过,但基于四方面的原因,最终还是做出了箭在弦上而最终不发的决定。施明德说:「当一个领袖,在关键时刻必须对人民、对历史、对公义负责。」
回首往事,施明德依然感受到当时所承受的压力,那时候可以形容的只有四个字:一夫当关。
反对冲进「总统府」
施明德说:「包括李登辉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内,都支持我们冲进去,但是这个议题,我从来没有开放讨论,由得其他人自己讨论,我没有给他们讨论空间,因为我知道如果要讨论的话,结果我肯定要输……。」
施明德表示,他是基于四方面的考虑,反对冲进「总统府」的。
第一,红衫军是一次和平的反贪腐运动,一旦冲破铁丝网进去的话,局面肯定会失控,绝对会发生流血,烧杀抢劫都会出现,后果非常严重。
第二,台湾六十年没有出现过政变,冲进去的话就等于政变,台湾马上会沦为泰国、菲律宾等地方,以后会经常政变,红衫军没有打开这个门,情况就不会出现。
第三,冲进「总统府」抓到陈水扁怎麽办?根据「宪法」规定,到时候要交给高等法院审理,而高等法院肯定会把他放了;高等法院不放他的话,便要成立特别法庭审理,那就等同政变了。「到时立法院被废除,司法机关消失,我变成了一个独裁者,我是对台湾民主有贡献有功劳的人,如果冲进去我一生都没有了。」
第四,冲进去抓不到陈水扁怎办?这裡有两个可能性,一是陈水扁会宣布戒严,并引发台湾内战;其次他会宣布台湾独立。施明德说:「你想想届时的局面会怎样?我不是对台湾民主体制负责,我不是对捍卫反贪腐负责任,但我必须要为和平安定负责任,作为领导者我不需要怕,大不了一走了之,但台湾就不一样了。」
施明德认为,陈水扁聪明但没有智慧,因为如果当时下台,吕秀莲会特赦他,他不会坐牢之外,贪腐桉也不会被追究。「事实很荒谬的,如果冲了进去的话,冲进去的人就会变成陈水扁的拯救者,所以今天来看,我当时说的没错,昔日大总统,明日阶下囚。」
避免政治大浩劫
但施明德承认,当年他的意志有一刹那动摇过,因为那时候如日中天,权力就在你身边,套用动物性的通用法则,那就是弱肉强食。施明德笑说:「权力是男人的春药啊!」但最终他没有那样做,避免了台湾政治上的一场大浩劫:「我追求的是历史地位,而非现实的权力慾望。」
施明德这样说:「什麽是真正的勇者智者呢?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发了很正常;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能不发,才是真正的勇者智者,当时便是箭在弦上。如果没有历经二十五年的囚禁,对人生事物理念有清澈的领悟,当时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如果二十年前的话,我早就发了。」
美丽岛事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党外势力在台湾崛起。一九七九年八月十六日,《美丽岛》杂志在台北创刊,这是一份严厉批评时政的政论性刊物。该刊由黄信介为发行人,许信良任社长,黄天福、吕秀莲为副社长,张俊宏任总编辑,施明德为总经理,由姚嘉文、林义雄、黄天福、吕秀莲、王拓等负责实际工作,并由康宁祥、黄顺兴等九十一位党外知名人士担任社务委员,几乎囊括了党外精英。创刊后,它迅速在全台建立分社、基金会和服务处,举行讲演会,声势与影响迅速扩大。该刊言论激烈,主张「让民主永远成为我们的政治制度」。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日,《美丽岛》杂志社以纪念「世界人权日」为由,在高雄组织两万多人集会,并在晚上举行游行,要求「解除戒严令」,「开放党禁、报禁」。国民党当局出动军警镇压,与游行民众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近二百人受伤,酿成震惊海内外的「美丽岛事件」(又称「高雄事件」)。之后,当局开始大规模收捕参与者,黄信介、施明德、张俊宏等一百五十二名党外人士以「涉嫌叛乱罪」被抓扣,聚集在《美丽岛》杂志周围的党外运动核心人物几乎被一网打尽。《美丽岛》杂志及其在各地的分支机构被查封。一九八○年,大多数被捕人员被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