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9中時電子報/陳南宗綜合報導
陸客絡繹不絕,搶救台灣經濟?(圖/中時電子報)
大陸安利團以貴客之姿抵達台灣,引爆觀光錢潮,短短數日,「看上眼的都想買」,「端上桌的都想吃」,團員的驚人消費能力超乎台灣商家預期,直言人民幣、美鈔數到手軟,飽受景氣低迷之苦的台灣民眾,面對這一波陸客大手筆砸錢的刺激,彷彿提前看見觀光產業振興的一線曙光。
萬人頂級陸客團遊台,不只是錢進台灣的意義,在消弭兩岸敵意、化解歧見的層面上,實也作出了正面貢獻。雙方當局透過類似的實質利益交流與人際接觸,增加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畢竟,政治人物間的高手過招與平民百姓的現實生活相距甚遠,刻意以張牙舞爪、針鋒相對的動作製造緊張,既屬徒然,也對彼此感情造成傷害。例如,對陸客撒錢消費這樣你情我願的商業行為,有國內媒體謂之「囂張」,致使安利團員大惑不解:「花錢來玩有問題嗎?」──足見,必須隔絕政治雜音對民生議題的侵擾,吾人才能站在一個較為「公正」、「精確」的角度,仔細評估陸客激增與搶救台灣經濟之間的關聯性。
那麼,陸客絡繹不絕來台消費,是否真的能夠搶救台灣經濟?
根據中時電子報線上民調的統計結果,從3月16日上午10:13開始投票,截至3月19日下午2:30為止,投票者認為陸客遊台「不無小補,還須更多活水」的票數居首,佔49%;持正面看法,認為「刺激孱弱內需,帶動地方經濟」的票數則佔23%。從兩者合計超過七成的投票結果來看,陸客觀光團對搶救台灣經濟的貢獻度,顯然多數網友是懷抱樂觀想像的。
不過,另一方面,持觀望態度的投票者認為「受益行業有限,無關痛癢」的比例也接近三成(達27.4%),從此一角度來看,或許,安利觀光團在台引爆的激情,除了再次體現兩岸民間交流日益綿密的事實,也為台灣帶來某些自我檢視的機會,值得有關當局深入研究。
譬如,迎接陸客大規模登台的通關準備,人民幣兌換,服務據點的軟硬體設施更新問題等等,如何讓來訪的陸客感到賓至如歸,進而吸引更多的訪問人潮,遂成為創造未來商機的關鍵決勝點。政府若能做好相應工作,不限縮於觀光產業,往後舉凡兩岸參訪、貿易合作或文化交流等活動,皆有機會擴延至其他產業,為台灣經濟引入更多活水,今日的陸客遊台或許就不是「無關痛癢」的議題。
陸客囂張?中時電子報民調:希望來更多
本帖于 2011-01-08 08:16:39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