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属火,大汉、大清、民国属水,大唐、大共属土,台湾属木?

来源: 2009-03-06 03:50:06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http://bbs.voc.com.cn/topic-1809181-1-1.html

  皇太极的“宽温仁圣皇帝”尊号,“崇德”年号,意思明显,不烦解说;晚出的大清第一个年号“崇德”,取义既类似而又高于当时大明先定

  的年号“崇祯”(1628年始),也无需细析。那么,皇太极的国号“大清”,是否也是和行用已近270年的朱由检的“大明”国号相对比而制定的呢?并且其取义也胜出“大明”?

  大清国号的取义,《满文老档》、《清太宗文皇帝实录》,以及当时及稍后的明、清文献,都没有任何说明。不过,联系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民族形势,考虑到皇太极建大清为国号的同时,复受汉式尊号、用汉式年号、上汉式谥号,以及制定汉式皇帝仪仗、冠服,甚至祭祀孔庙等等的情况,则汉式国号“大清”,取义本乎汉族经典,合乎汉族传统文化,顺乎汉人一般的思想观念,当是肯定无疑的。而由这一思路出发,“大清”在气势、含义等方面,的确压住了“大明”!

  其一,也是最容易见出的,“明”属火,明国姓“朱”色赤,赤为火色;而“清”、“满洲”(新定族名)三字都带水。这符合五行相克说的水克火,寓清灭明的吉祥之兆。又原国号“金”,以五行论,犯火克金的忌讳,皇太极之废“金”,可能这也是一个原因。

  其二,后来的大清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在《钦定满洲源流考》中的御制韵诗里,有“天造皇清,发祥大东”之句。按《说文解字》:“皇,大也。”又《释名·释言语》:“清,青也。去浊远秽,色如青也。”清叶德炯注:“青、清古通。”是“皇清”即“大青”。青为五色之一,五色配五方,东方色青;又“东”为四方之首。如此,天造东方的大清,是可以“去浊远秽”、扫除廓清南方的大明的。

  其三,由“天造皇清”一句引申,“天”与“清”之间也有着关联。汉语常见词有青天(天色青)、清妙(天体)、清汉(天河)、清浮(天空)、清穹(天)、清都(天帝所居的宫阙)等等;满洲人又视“天”为至高的存在,宗教上既显示出绝对的尊崇与敬畏,政治上也重天命以护佑国家,如努尔哈赤汗印有“天命”之文,汗号有“天授”之文,皇太极汗号“天聪”,其意义,类似汉族所谓“受命于天”。而“明”字分开为日、月。日、月在天,天包容日、月,这样,“大清”气势复在“大明”之上。

  其四,就为政而言,“清”可以表示王者的风范,王政的理想。“清平”即太平,“清时”即太平盛世,“清晏”即清静安宁,“永清四海”即天下永远安宁。又有“清明”一词,尤其值得注意。《诗·大雅·大明》:“肆伐大商,会朝清明。”《礼记·孔子闲居》:“清明在躬,气志如神。”《礼记·玉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礼记·乐记》:“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也是“清”在“明”前,“清”居“明”上。再有“大清”在“大明”之前之上者,如明末颇为流行、万历至崇祯年间即有不下十几种刊本的《管子》,其《内业》云:“鉴于大清,视于大明”。又《心术》:“镜大清者,视乎大明。”反之,“明”在“清”前、“明”居“清”上的“明清”一词,皇太极建“大清”(或简称为“清”)之前,不见于文献。

  然则综上所作间接的推测,应该可以断言:就汉文化系统来说,皇太极所以定国号为“大清”,在于“大清”的气势、含义压住了“大明”。进之,在女真或满洲方面,“大清”是否也有讲究呢?依据众多学者的研究,答案是肯定的。兹列述相关见解如下。

  日本学者市村次郎《清朝国号考》指出:“金与清在北京音稍有相近,金为Chin之上平,清为Ching之去声。北京人可明确区别开,然外国人则颇易混同。女真民族当时不可能正确区别汉字之发音,因而改金之国号为清,乃取音声之近似耶?”孟森《明清史讲义》下册说:“清即金之谐音,盖女真语未变,特改书音近之汉字耳……满人金息侯梁,撰有《光宣小纪》,亦称清即金之谐音,并举沈阳抚近门额,汉文称大金天聪年,其满文即终清世之大清字样。是可知金之为清,改汉不改满。有确证矣。”又李洵、薛虹主编的《清代全史》祖述此说并论其意义道:“‘金’的音近汉字中,只有‘清’字的字义,作为国号比较适宜,而且这个‘清’字,中国历史的朝代中还没有人用过,不论用五行相克学说,还是其它解释,也都能找出根据……清国比金国的民族意义少得多,它的包容量却大得多。清国和中国历史上的汉、唐、宋、元、明的大朝代,在汉族文化系统中,并无二致,说明努尔哈赤、皇太极开创的事业,此时开始已进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系统的轨道。”

  按以上清史研究大家的论断,各有其理,又互为补充;皇太极之易“金”为“大清”,能为本民族上下人等所认同,便也在情理之中了。还有可以指出的是,归服皇太极的蒙古各部,也必赞成皇太极易“金”为“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