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合作架構 先談關稅

本帖于 2011-01-08 08:16:39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9.02.28 02:57 am


政府擬與大陸簽署經濟協議引發爭議,馬英九總統昨(27)日接受電視台專訪時,定調協議名稱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兩岸可以先就關稅的部分,甚至是「部分關稅」先達成協議,其他再一步一步協商,不必一步到位。

馬總統強調,推動這個協議已經晚了五、六年了,現在非處理不可,簽署的對象也不只大陸,而是同時與各國展開協商,這是台灣全球布局一部分,「今天不做,明天就後悔」。


肯定劉揆魄力


馬總統在專訪中仍然力挺劉內閣,並且肯定劉兆玄有魄力。馬英九以「銀行全保」政策為例,強調這是很好的決策,但社會並未給劉兆玄掌聲,「頻繁更動內閣,好像是回應民意,但最後受害的卻是人民」。

馬總統表示,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三個重要目的,分別是兩岸經貿正常化、避免被邊緣化,及促進國際化。相關協議在草簽之後再由立法院審查,一定會讓「國會監督,民意參與」。

國會監督部分,政府會在兩岸協商前,就協商的可能重點方向跟立法院報告;民意參與部分,經濟部與陸委會會在規劃完成後舉辦公聽會與座談會,聽取各方意見。

在野黨的意見可以在公聽會與政院向立法院報告的階段中反映。

馬總統表示,石化、電子零件、紡織、及工具機等產業,將在明年東協加一實施時,受到影響,屆時這些產業銷往大陸立刻就要面對6.5%關稅,但東協的十國就不用。

果真如此,這一些產業將會移往東協或大陸投資,中經院估計會失掉11.4萬個工作機會,生產毛額會下降一個百分點,讓很多產業都面臨生死交關。


有共識的先談


馬總統說,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有共識部分可以先談,關稅部分,並非所有關稅一次談完,「對我們有影響有迫切性的可先談,例如石化、汽車零件、紡織或是機械工業,先談好就先實施」。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