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清疑慮 正視區域整合(洪奇昌)

本帖于 2011-01-08 08:16:39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

2009年02月26日蘋果日報論壇 近來朝野針對CECA(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的簽署與否各執己見。CECA此一重大公共政策議題,不僅政策需充分的內涵透明度,也需全民具備高度共識。在簽署CECA與否的政策評估上,我們有以下幾點建議,向各界提出,俾收集思廣益之效。


首先,在內涵透明度方面,執政黨應當採取積極、誠懇的態度,向全民提出說明;政府須以誠實、理性的思維,提出政策影響評估,切勿給予人民跳躍性的過度期待(一如某泛藍智庫宣稱,「兩岸簽了CECA,台灣經濟成長可以增加3%」),以免希望落空。更重要的是,針對CECA的簽訂,將對國內產業造成何種影響?對就業市場衝擊如何?有哪些政策選擇可以減緩受衝擊的部門?這些都將涉及相關行政補償措施之配套擬定。


應尊重反對者疑慮
因此,應該將此一協議、協定,提高到法律位階,在談判過程中,藉由國會民意機關的監督,不但程序上必要,在政策透明度、社會共識度方面,也可獲得提升。
現在整體國際經濟情勢嚴峻,即便CECA的預期成效展現,仍無法改變大環境不佳的事實。而CECA本質是FTA(Free Trade Agreement),證諸各國的FTA經貿談判過程,需談判很久。政府在兩岸經貿上著墨甚深,應力求務實、低調,針對尚未取得國人高度共識的公共政策不應大張旗鼓、無視反對聲浪,更不該單方面誇大CECA兩岸經貿政策上的正面益處。
在社會共識度方面,毫無疑問,中國政府長期以來想藉著漸進「經貿整合」一步步走向「政治統合」,此一策略,早已為各界所知,亦向來為在野人士所顧忌。CECA固然是馬總統當時的競選政見,更是在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的演說(胡六點)的第二點中「……兩岸可以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建立經濟合作機制……」,明白可見。然而,胡六點的第一點提到「恪守一個中國……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不可分割」。因此,反對CECA者,認為CECA等於是香港與中國政府簽訂之CEPA複製版,變相「一國兩制」、有喪失主權之虞,而基於捍衛國家主權、反對與中國過度傾斜,反對者有著對於CECA的憂慮,這是應當被尊重、理解的。而欲解決此一疑慮,提高社會共識度,則在談判過程中,化解外界對於過度傾斜中國的疑慮,應該是集合國人共識的首要之道。
台灣的國際貿易政策,絕不應僅聚焦於與中國之間的CECA此一單項經貿議題。在與中國政府討論簽署CECA的同時,我方應主動、積極啟動已經規劃、進行中的與其他國家之FTA談判,絕非僅僅執著於與中國之間CECA簽訂,而置與其他國家(例如東協)簽訂FTA的機會於不顧。此外,胡六點的第五點中提到,「兩岸在涉外事務中……台灣參與……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通過兩岸務實協商……」,若中國政府在我方與他國簽訂FTA的過程中,一直以「一中原則」阻撓、限制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經貿談判,則我方應當有所堅持。


不能僅靠CECA結合
我們要求在討論CECA議題同時,我國和其他重要經濟體(諸如美、日、東協)正計劃中、談判中的一般FTA,兩者談判、簽署時程上政府應多軌並進,力求同步,非僅靠CECA與中國經濟單線緊密結合。
最後,我們認為,政策是否可行?其效益如何?預期目標為何?衝擊損害多少(包括產業、就業市場)?都可理性討論、判斷;台灣人民基於己身經濟實力而積極投入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是全體國人共同願望。正反雙方對於議題過度簡化的批評,固然不能解決問題,更對社會共識度提升沒有幫助。金融海嘯所帶來的實體經濟衰退,已經正在發生!我們建議,國內朝野政黨面對這一波全球經濟不景氣,應該知所警惕,放下成見、進行理性對話溝通,方為正辦。



作者為海基會前理事長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