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8-09-07
* 【白德華/北京報導】
「你一個月工資超過廿萬吧?」第一次見面就被問這問題,實在尷尬。但更尷尬的在後頭。「不會吧,十萬都不到?」對方難以置信睜大眼睛。老劉指著身邊剛進香港某報的「小年輕」說,「他一個月都七萬港幣了。」香港沒得比,和大陸「中產階級」比,台灣優勢似乎也在迅速消褪了。
透過朋友介紹,從廣東風塵僕僕來到北京的老劉非要與記者碰上一面,目的是把他的晚輩介紹給記者,「他現在任職香港某大報,以後請多多關照!」話題不知怎扯,就扯上了工資。
大城財富效應我優勢消褪
還不太熟識老劉,但看來在粵港、新加坡等地穿梭的他有點辦法,北京高層也有人脈,談起兩岸三地,很多人都熟識。「台灣這幾年是不太長進,」老劉說,香港人務實,「管他一國兩制,重要的是口袋。」
十年前金融風暴剛吹過,記者前往九龍某「豪宅」會友。友人抱怨,「三年前,原屋主一千一百萬(港幣)購得,我八百五十萬買下,慶幸賺到;不到一年只剩五百萬。」兩個小孩念英校,加上傭人、房貸,記者心想,一個月收入不超過廿萬台幣,如何養活。
十年過後,香港GDP近三萬美元,住九龍豪宅的友人派駐北京工作。房貸不僅還清,還另購一處豪宅出租,股市樓市春風兩得意,年薪接近兩百萬港幣。
十年來大陸變化也很大。離京前和一老友碰面。「我那兒子剛進雅虎中國,起薪六千五(人民幣)。」做為中國首位演藝經紀人,Lisa早已混出名堂,兒子暑假剛大學畢業,就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
起薪兩萬三北京人嫌太低
「六千五不算高了,兒子同學去了IBM,起薪接近九千,」Lisa說,「現在大企業像阿爾卡特、華為,哪家起薪不是六、七千以上,百度還超過一萬呢,」Lisa說的還不包括津貼、年終及分紅。「那天兒子回來說,每人可認股四千美元,還跟我借錢!」
改革開放卅年,大批跨國企業進駐中國,加上近十年京滬大城財富效應的累積,讓不少民眾初嘗「暴富」滋味,中國不再是過去台灣認知的那個貧困中國了。「像我兒子同學,起薪五千(約合新台幣兩萬三千元)的工作基本上不考慮,」台灣不少新鮮人起薪不過如此,北京人已不能接受了。「有空時去九寨溝轉轉,真是人間仙境!」汶川震後不久,Lisa和「大腕」友人前往九寨溝唯一五星級飯店住了七天,結帳下來每人費用一萬一千人民幣。下月她準備帶母親及妹妹赴台觀光,團費一萬二,她說:「無所謂咯!」
暴富中國 學士薪資高過台灣
所有跟帖:
•
扯去年旧闻,如今只能当笑话,里边所提的IBM Yahoo哪个不砍人?
-米台曰:-
♂
(0 bytes)
()
02/02/2009 postreply
01:51:26
•
有点旧了,也有点过了,特别是讲年轻人那些,但比过去富多了是实话。
-anyOne-
♂
(0 bytes)
()
02/02/2009 postreply
1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