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岛语系的前世今生

来源: 2009-01-26 10:05:07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南岛语系的故乡在哪里?中外学者的观点多种多样。现在有密克罗尼西亚、华南、台湾、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新几内亚西部等说法。支持率最高的是源于台湾。看到南岛语系与高山族诸语言的关系,已经抓住了根本,可惜认错了源——以流为源。
南岛语系的前世今生

南岛语系(Austronesian family),也叫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主要分布在海岛上的语系,也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语系之一,它主要分布于西起马达加斯加,东到复活节岛,北起台湾岛和夏威夷群岛,南抵新西兰的广阔海域内的岛屿上。中南半岛上有好几种语言也属于南岛语系,如越南的嘉莱语、拉德语。有人主张澳大利亚土著的语言也应该归入南岛语系,多数学者不赞成。南岛语系的分布密度也是世界最小的,说南岛语系语言的人大多数居住在东南亚,其它地区的使用人口相对少得多。

南岛语系包括印度尼西亚语族、波利尼西亚语族、美拉尼西亚语族、密克罗尼西亚语族4大语族。已知包括1200多种语言,使用人口超过了2.5亿。这些语言的共同特征是:属于黏着语,名词有冠词,动词有时、态、体、式的范畴,动词有的放在主语前,有的放在主语后。构词法是添加附加成分和重复词根(或词根的一部分)。常用词多为双音节。具体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南岛语系的第一大语言马来-印尼语(因为二者本出于一个源头,大体相同,可以互相通话,许多人主张作为一种语言)已经高度简化,除了并非强制的复数和多种多样的被动形式外,已经没有真正的形态变化,也不再是黏着语。基本语序已经和汉语一样是“主语+谓语+宾语”。这是发生巨大变化的结果,马来-印尼语已经不能代表南岛语系的基本情况。

大陆说的高山族其实包括十几个不同的民族,称为一个族群更妥当。他们的语言属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词汇大多为多音节,语序都是“谓语+主语+宾语”,其它特征都是有局限性的,共性有限,差别很多,多样性十分明显。这应该是南岛语系的基本面貌。原始形态不一定是整齐划一的,学者往往不肯接受这个事实,总天真地认为早期语言必定是单一的、规则的。这样的情况恐怕是不存在的。

波利尼西亚语族的代表语言有毛利语、汤加语、萨摩亚语、纽埃语、马克萨斯语、夏威夷语等。名词带有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复数使用前加成分表示。谓语一般在句首。夏威夷语和马克萨斯语还有四进制计数法的遗存,别的语言一般使用十进制。

美拉尼西亚语族的代表语言有斐济语、利富语、莫图语、安布里姆语等。辅音有齿间音(英语thin、this开头的辅音)和软腭化音,元音有二合元音,比较复杂。有五进制计数法。动词有人称和数的变化,通过使用短尾代词表示。
密克罗尼西亚语族的主要语言有马绍尔语、塞班语、瑙鲁语、查莫罗语等。代词极为复杂,有繁多的数和分类体系,名词有数的变化和属格,动词和动词之前的助词通过使用前加成分表示人称和数。
南岛语系是从哪里来的?有人说它源于南亚语系,有人说它源于印欧语系,有人说它源于汉藏语系。已故著名语言学家邢公畹先生赞同南岛语系源于汉藏语系的观点,并通过细致的词汇比较证实二者的渊源关系。

南岛语系的故乡在哪里?中外学者的观点多种多样。现在有密克罗尼西亚、华南、台湾、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新几内亚西部等说法。支持率最高的是源于台湾。看到南岛语系与高山族诸语言的关系,已经抓住了根本,可惜认错了源——以流为源。

南岛语系民族的最初的文化面貌——有段石锛和几何印纹陶,分布在华南及东南亚海岛上,分析其年代,有助于辨别自从公元前4000年以来的居民迁移路线。对比海峡两岸的出土文物,可以看到,相同的文物及文化面貌都是大陆的早于台湾的。台湾岛的最早居民主要来自大陆东南沿海,已经昭然若揭。他们当中含有南亚人(雅利安人之前的南亚土著民族,身材矮小,肤色黝黑,即达罗毗荼语系民族的核心),并不奇怪。根据《山海经》的记载,新石器时代,南亚人同样分布于大陆部分地区。

中国上古的百越与南岛语系民族有共同的祖先。百越种族众多,其中主体是南岛语系民族的祖先。他们在青铜时代的主要文化特色是有太阳光芒纹样的铜鼓。江西考古并没有发现铜鼓,却有一个“铜鼓县”,应该是上古时代属于南岛语系民族的证据。南岛语系民族善于航海。上古的太昊就是南岛语系居民的始祖之一。凌纯声先生主张波利尼西亚人的海神——Taaroa即太昊,很有道理。大汶口文化居民的体质与波利尼西亚人相似。《淮南子》说东方一万二千里是太昊、句芒治理的地域,应该是历史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