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本帖于 2011-01-08 08:16:39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

《聯合報》是在中華民國發行的中文報紙,由媒體人王惕吾於1951年9月16日創立,是臺灣報業的龍頭之一。當時為由《全民日報》、《民族報》及《經濟時報》所組成之聯合版,至1953年三報正式合併,成為今之《聯合報》。

聯合報歷史簡介

1951年9月16日,因應報業生存競爭,《民族報》之王惕吾邀《經濟時報》之范鶴言、《全民日報》之林頂立共同合作,將三家報紙合併為「聯合版」經營,當時報名為《全民日報、民族報、經濟時報聯合版》,至1953年9月改為《全民日報、民族報、經濟時報聯合報》,1957年6月20日正式改名為《聯合報》。

在發行方面,《聯合報》自1951年創刊後,至1959年取代黨、公營的中央日報,成為當時臺灣第一大報紙。優勢一直持續到1987年12月1日行政院新聞局正式宣告臺灣報禁即將在1989年1月1日成為歷史後的幾年。近年臺灣報業競爭空前激烈,在受到《蘋果日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等強大的挑戰下,閱報率已不若以往,但仍是臺灣地區前四大報紙之一。

目前聯合報系在臺灣有《聯合報》、《聯合晚報》、《經濟日報》、《Upaper捷運報》及專司提供經濟商業資訊的中國經濟通訊社(中經社)等。在海外則有美洲《世界日報》、泰國《世界日報》和《歐洲日報》。

另外在2000年時,聯合報系成立《聯合線上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包括聯合新聞網和聯合知識庫兩事業體,其他並有網路城邦、數位閱讀網、數位版權網等事業,聯合新聞網為聯合報系線上的電子媒體,包括聯合報系除世界日報外的新聞;聯合知識庫則為新聞資料庫,完整收錄聯合報系五十年來1000萬則的新聞和資料照片,並支援大英百科、商業週刊等資料庫的查詢。

聯合報得獎紀錄

1975年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新聞公共服務獎:得獎作品,吳添福。

1978年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新聞公共服務獎:得獎作品,劉復興。

1979年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新聞公共服務獎:得獎作品,楊玉盛。

1980年
金鼎獎:
新聞報導獎:,盧世祥等9人。
新聞評論獎:,楊選堂。
新聞攝影獎:,朱立熙。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新聞公共服務獎:,陳錫龍。

1981年
金鼎獎:
新聞報導獎:等62篇,徐榮華等6人。
新聞攝影獎:,石建華。

1982年
金鼎獎:
新聞報導獎:等73篇,歐陽元限等11人。
副刊專欄獎:,馬以工、韓韓。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新聞公共服務獎:,王建屏。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新聞公共服務獎:,蔡宗英。

1983年
金鼎獎新聞編輯獎:,查仞千。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新聞公共服務獎:,張溪木、李錦環。

1984年
金鼎獎:
新聞編輯獎:,趙玉明。
新聞公共服務獎:18篇,吳統雄。
新聞副刊專欄獎:10篇,胡頌仁編。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新聞公共服務獎:,翁台生、楊憲宏、張繼高。

1985年
金鼎獎新聞報導獎:,楊憲宏。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
新聞公共服務獎:等事件,黃素娟等六人。
新聞學術獎:,吳統雄。

1986年
金鼎獎:
新聞報導獎:,邱文信。
新聞編輯獎:,涂明君。
美術獎:,王庭玖。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新聞公共服務獎:,楊憲宏。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新聞公共服務獎:,楊憲宏、曾伯加。
吳舜文新聞獎:,陳長華。

1987年
金鼎獎新聞編輯獎:,張逸東。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新聞公共服務獎:獨家報導,胡遜等五人。
吳舜文新聞獎攝影獎:,林鍚銘。

1988年
金鼎獎新聞攝影獎:,吳景騰。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新聞公共服務獎:,陳承中、林雨鑫、賈亦珍。
吳舜文新聞獎:
特寫獎:,王景弘、翁台生、陳承中。
攝影獎:,林鍚銘。

1989年
金鼎獎:
新聞專題報導獎:55篇,王震邦等8人。
新聞專題編輯獎:,涂明君。
新聞專題攝影獎:,程思迪。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新聞學術獎:,蘇蘅。
吳舜文新聞獎攝影獎:,程思迪。
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第一屆:翁台生、王淑珍。

1990年
金鼎獎:
新聞一般報導獎:,翁台生。
新聞專題報導獎:17篇,高惠宇等三人。
新聞編輯獎:,陳家帶。
新聞攝影獎:,徐燦雄、程思迪。
吳舜文新聞獎攝影獎:,龍啟文。
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韓尚平。

1991年
金鼎獎新聞攝影獎:,吳景騰。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新聞公共服務獎:,陳鳳馨等4人。
吳舜文新聞獎:
新聞報導獎:,王淑珍、林雨鑫。
攝影獎:,程思迪。
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翁台生。
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王淑珍。

1992年
金鼎獎
新聞報導獎:,雷顯威。
新聞編輯獎:,康錦卿。
出版資訊獎:,陳義芝。
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韓尚平。

1993年
中國精神新聞獎新聞報導獎:,陳承中。
金鼎獎專題報導獎:,胡文輝等六人。
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沈怡。

1994年
金鼎獎新聞編輯獎:,林如森。
金鼎獎新聞編輯獎:,涂明君。
吳舜文新聞獎攝影獎:,馮金桁。

1995年
金鼎獎新聞編輯獎:,張立。

1996年
金鼎獎:
新聞編輯獎:,吳秋岩。
副刊編輯獎:,王慶麟。
出版報導獎:,蘇偉貞。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新聞公共服務獎:,楊佩玲等6人。
吳舜文新聞獎攝影獎:,林永昌。
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陳佩周。

1997年
金鼎獎:
新聞編輯獎:,康錦卿。
副刊編輯獎:,王慶麟、陳鳳芝。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
報紙評論獎:,言論部。
報紙攝影獎:(彭婉如命案系列攝影紀錄),林錫銘等7人。
報紙報導獎:,鄭朝陽、胡明揚。
吳舜文新聞獎:
新聞評論獎:系列社論,黃年。
新聞報導獎:,李彥甫。
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
,陳玉慧。
,廖和敏。
,卓亞雄。
,張耀懋。
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攝影獎:,林錫銘。

1998年
金鼎獎:
新聞評論獎:,黃年。
新聞採訪獎:系列報導,張宗智。
新聞專題報導獎:系列報導,陳承中。
新聞編輯獎:,陳海淑。
新聞攝影獎:,林錫銘。
新聞副刊編輯獎:,王亭芬等4人。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
報紙評論獎:,黃年、羊憶蓉、王麗美。
報紙攝影獎:(空難事件現象攝影紀錄),吳景騰等6人。
報紙報導獎:,陳英姿等7人。
吳舜文新聞獎:
新聞報導獎:系列報導,陳承中。
新聞報導獎:系列報導,張宗智。
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梁玉芳。
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報紙獎:,孫揚明。
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攝影獎:,吳景騰。

1999年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報紙評論獎:,黃年、羊憶蓉、徐履冰、王鴻薇。
吳舜文新聞獎:
新聞專題報導獎:,卓亞雄、林如森、李彥甫。
文化專題報導獎:,施美惠。
地方新聞報導獎:系列報導,林松青等四人。
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梁玉芳。
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攝影獎:,林建榮。

2000年
金鼎獎:
新聞評論獎: 新聞採訪獎:系列報導,張宗智。
新聞編輯獎:,陳海淑等12人。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
報紙評論獎:,黃年、羊憶蓉、徐履冰、王鴻薇、王麗美。
報紙攝影獎:,林錫銘等11人。
吳舜文新聞獎:
新聞評論獎:,黃年。
新聞專題報導獎:,李彥甫。
新聞採訪報導獎:,江中明等四人。
文化專題報導獎:系列報導,趙慧琳。
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
報紙報導獎優勝:,王玉燕。
報紙報導獎佳作:,張聖岱。
報紙報導獎佳作:與,孫揚明。
新聞專題攝影獎佳作:,程思迪。

2001年
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華英惠。
吳舜文新聞獎:
新聞評論獎:,林河名。
新聞採訪報導獎:系列報導,楊相鈞。
地方新聞獎:結合民調的主動式深入報導系列報導,周維新等九人。
文化專題報導獎:,趙慧琳。

2002年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新聞攝影獎:,吳景騰等10人。
吳舜文新聞獎:
新聞專題報導獎:,卓亞雄。
地方新聞報導獎:系列報導,林松青等20人。
文化專題報導獎:,曹銘宗。

2003年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新聞攝影獎:,程思迪等24人。
社會光明面新聞獎:
新聞報導獎:系列報導,陳惠惠等11人。
新聞攝影獎佳作:,高彬原。
新聞攝影獎佳作:,林俊良。
吳舜文新聞獎:
新聞採訪報導獎:,許峻彬等15人。
地方專題報導獎:系列報導,曹銘宗等6人。
新聞攝影獎:,陳世顏。
卓越新聞獎:
專題報導獎:,翁台生等16人。
新聞攝影獎:,陳世顏。
科技文化報導獎:,澎淵燦。

2004年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新聞攝影獎:,杜建重等八人。
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
報紙報導獎:系列報導,梁玉芳。
新聞攝影獎:,陳易辰。
新聞攝影獎佳作:,潘俊宏等七人。
卓越新聞獎採訪報導獎:系列報導,梁玉芳。
競報NGO媒體報導獎平面媒體新聞報導獎佳作:,梁玉芳。


2005年
社會光明面新聞獎新聞報導獎:,林昭彰。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報紙報導獎:系列追蹤報導,林全洲等七人。
吳舜文新聞獎:
新聞即時報導獎:,王瑞伶。
文化專題報導獎:,曹銘宗等5人。
新聞攝影獎:,丁志寬。
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報紙報導獎:專題系列報導,于國華、陳東旭、仇佩芬。

2006年
第一屆客家新聞獎新聞評論獎:系列評論,何來美。
吳舜文新聞獎:
新聞即時報導獎:系列報導,陳怡如等24人。
地方新聞報導獎:系列報導,胡宗鳳等57人。
文化專題報導獎: 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
報紙新聞報導獎:,汪莉絹、李春。
攝影獎佳作:,張天雄。
卓越新聞獎平面媒體類新聞攝影獎:,曾吉松。
內政部家庭暴力、性侵害與性騷擾防治優質新聞獎: 社會光明面新聞獎平面媒體報導類攝影獎獎:,杜建重。

2007年
國際扶輪公益新聞獎金輪獎平面媒體類報導類新聞採訪報導獎:,梁玉芳等九人。
社會光明面新聞獎平面媒體報導類攝影獎:,梁玉芳等九人。
卓越新聞獎平面媒體類新聞攝影獎:,陳俊吉。
吳舜文新聞獎:
新聞即時報導獎:系列報導,唐秀麗等8人。
地方新聞報導獎:,林宜靜等7人。
內政部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騷擾防治及兒少保護優質新聞:
獲選為優質新聞:,施鴻基等6人。
特別獎:,江良誠。

2008年
亞洲媒體獎頭版版面設計獎銀牌:,劉品枘。
國際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報紙媒體類特定題材獎:,張家樂。
第三屆客家新聞獎新聞攝影獎:,林順良。
社會光明面新聞獎平面媒體報導獎:,鄭朝陽、賴素鈴、洪敬浤。
社會光明面新聞獎平面媒體報導類攝影獎:,林建榮。
吳舜文新聞獎:
新聞評論獎:,黃年。
新聞即時報導獎:系列報導,地方中心。
即時新聞攝影獎: 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平日報導獎佳作:,何祥裕等8人。
兩岸新聞報導獎
報紙新聞報導獎優勝:,李春、汪莉絹。
報紙新聞報導獎佳作:,賴錦宏、陳東旭。
全球中文報紙奧運版面創新設計大賽、海外報紙最佳版面設計銅牌獎:,劉品枘等五人
內政部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騷擾防治及兒少保護優質新聞:
獲選為優質新聞:,王文玲等5人。
特別獎:,張念慈等6人。

歷任總編輯
關潔民——兼總主筆,1951年9月16日
劉昌平——1953年1月1日上任
馬克任——1964年9月16日上任
王繼樸——1971年7月19日上任
張作錦——1975年9月16日上任
趙玉明——1981年9月18日上任
劉國瑞——1984年10月1日上任
黃年——1988年9月10日上任
胡立台——1990年9月16日上任
張逸東——1993年9月16日上任
項國寧——1996年9月16日上任
黃素娟——2001年9月16日上任
羅國俊——2008年6月16日上任至今

關於政治立場

《聯合報》立場有偏向保守派的情形,這可以由社論、記者特稿、報紙投書,及先前對美麗島事件、刑法一百條及青春達人國中生性教育學生自學手冊之看法得知。

《聯合報》報導上被視為偏藍,其社論在李登輝執政之前直言批判中國國民黨(國民黨)的情況較少。除非政府作為過份:例如1954年內政部頒布《新聞禁例》,《聯合報》遂發表〈史無前例的新聞禁例〉等三篇社論反對限制新聞自由,後行政院駁回此案;1958年政府有意循修正《出版法》的途徑,賦予行政機關對報紙及雜誌行政處分權,《聯合報》又陸續發表九篇反對違憲修法之社論。

聯合報雖為民營媒體,但王惕吾發行人是國民黨中常委,因此常被泛綠陣營與其支持者認為是國民黨的「御用報紙」。在李登輝總統執政期間,聯合報以反李立場建立在野形象,反對淡化「中國」與「臺灣」關聯,所以立場較接近其他泛藍政黨如新黨和親民黨,而非泛綠的民進黨。

2000年民進黨執政、李登輝脫離國民黨後,《聯合報》對民進黨政府批評,評論偏向泛藍立場更加明顯;聯合報在政黨輪替前就受民進黨惡評、政黨輪替後幾乎失去完全泛綠市場。於各項選舉中,聯合報則以「報導較多好消息」、「較多讚賞」及「塑造正面形象」方式明顯偏向國民黨候選人。例如:2006年台北市長大選。[1]

注釋
1. 洪彩能:2006年台北市長候選人報紙報導內容之形象之研究--以《聯合報》、《自由時報》爲例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