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两篇母亲的祭文,感觉蒋公比毛公更重亲情,这可能也算是他败走台湾的原因之一吧。

来源: 2022-05-06 09:30:1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蒋中正《哭母文》

悲莫悲于死别,痛莫痛于家难,哀莫哀于亲丧,苦莫苦于孤子。

呜呼!天胡不吊,夺我贤慈,竟使儿辈悲痛哀苦,至于此极哉!回溯吾母来归,已三十有六载,当吾父健在之十年间,家中鞠育之苦,嫁娶之劳,饬家接物,皆吾母一人之内助,其苦心孤诣,已可感于无穷者矣。

洎乎先考中殂,家难频作,于此二十六寒暑间,内弭阋墙之祸,外御横逆之侮,爱护弱子,督责不肖,维持祖业,丕振家声,何莫非吾母论淳瘢盁量苦心,有以致然也。呜呼!吾母艰苦卓绝之志,既如此其甚,而不孝冥顽不灵,则又如彼。回忆当时忧危之情,愧惶几若无地。痛念至此,百身莫赎。人子若斯,尚有何颜立于天地之间乎!呜呼!自今以往,外应族人,内主家庭,安能得吾母复生,再为我独承劳怨也。

且复谁能容我狂愚,恕我暴戾,抚慰我激愤,曲谅我苦衷,为我代苦代忧,至死不怨,如吾母者乎?呜呼!凡昔之足以裨益于儿,不惜茹苦饮痛,自甘枉曲,明祝默叮求安全,如吾母之慈圣者,今竟欲一再见其声音笑貌,而不可复得矣。呜呼!吾母一生,为乡里服劳,为国家酬德,嘉言懿行,至多极美,吾不能于伤悲之际,毕忆无遗。

吾不惟痛吾母以爱护儿辈而凋瘵,以教养儿辈而病困,而又独为不肖一人以牺牲其身。虽上升兜率,无所遗恨;惟生者之罪恶之苦痛,自此益难为怀矣。吾更痛心于指胸难过之语,吾尤痛于易箦之顷,强为药好酒好以慰儿之言。自此儿虽连声直呼,不复更闻吾母之咳唾。犹忆当时吾母呼吸迫促,儿乃趋抚母背,以冀挽危亡于顷刻,然竟因是不获睹最后慈容之悲戚!呜呼恫矣!

从此抱恨终身,不知生存于人世,复更有何意趣耶?其惟勉图报亲,藉慰地下之灵,末减儿辈罪孽于万一,以聊舒终天之痛恨乎。呜呼!其可得耶!其不可得耶!母而有灵,鉴斯哀忱。

——中华民国十年六月十五日于溪口

 

毛泽东《祭母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三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以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1919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