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夫妻废片
1930年代在四川成都有一对摆小摊的夫妇,男叫郭朝华,女叫张田政,一个制作,一个出售,因制作的凉拌肺片精细讲究,颜色金红发亮,麻辣鲜香。由于所采用的原料是将低廉的牛杂,切成薄片后,与调味料混杂搅拌,因此最初被称作“烩片”或“废片”。一天,有位客商品尝过郭氏夫妻制作的肺片,赞叹不已,送上一个金字牌匾,因“废”字不雅或“烩”字之谐音之误,上书改名“夫妻肺片”四个大字。从此“夫妻肺片”这一小吃更有名了。为了适应顾客的口味和要求,夫妻二人在用料和制作方法上不断改进,并逐步引入了牛肉、羊杂等新原料[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工商业的公有化改造,夫妻肺片经销商并入国营的饮食公司,并改名为“夫妻肺片”。1998年10月,郭氏夫妻之女郭瑞秋重新开办自家的夫妻肺片店,并命名为“郭氏传人夫妻肺片”。现在国营的夫妻肺片店和正宗的郭氏传人夫妻肺片同时经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