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兄,我福缘不够,还没能修行。汇报下我的心得。

来源: 2022-02-25 17:53:51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我之所学本底是道家,道家最接近佛家的人是庄子。庄子通篇,只讲用,不涉及道的本体,除了寓言以外。用佛家的术语,就是庄子讲相,不讲空;但他那个相摆出来了,不是普通随便的相,而是自然有那个虚极静笃的空在后面,不然不能成立。庄子讲,有影,有半影,相就如那个影,那个半影,不打破,就没有根本认识。然而最根本在于是谁去打破。没有那个主人,即便找到了形成影的那个体,也竹篮打水,中无主而不止。黄鹤升先生率先将诸子时代的主人称谓找了出来,他说人的那个内在的主人是吾,外在的那个在思维的、感觉的、和社会性的只是我。他总结出,老庄孔孟里的吾和我,都是这个意义。庄子讲,吾丧我。这样才真正能盛住了,不再是竹篮了。所以道家最根本的,就是吾的自我发现、觉醒,然后生出用来——不是空生用,而是吾生用,虚室生光。别人仍然不能知道一个人是否找到了他的吾,但会从他的「我相」和「我之用」得知。这就与禅宗相当接近了。但禅宗不注重道家那些极致的用,如庖丁解牛,认为那些只是副产品,但话头却偏多。我个人认为佛教在禅宗后的衰微,与此有关。宋儒讲,惟变是用,惟化是体。不去用、不化、不结新缘、不生缘起,不进则退,体就只能衰亡。当然,这只是相,那个灯是不断电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