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琢磨着怎么写作中老去

来源: 2022-02-03 18:58:54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前两天在译文网看到了一篇文章,是伯特兰.罗素先生写的一篇小文,谈到如何慢慢变老,他是幽默的指出应该是如何不变老,也就是如何安然的面对渐渐步入垂垂老矣的老年生活。他当然是睿智敏锐的,很多人面对死亡是带有恐惧心理,他也特别指出这种状况不应该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因为在生命的最终阶段,人生中该发生的酸甜苦辣,都己品尝。当然他老人家是世袭贵族,一生成就硕果累累,也许有些人会这样酸酸的嘟噜。看过他的一些个人介绍,知道他很小的年纪父母就不在了,主要是祖父母那代抚养长大。对于孩子天性中对父母的依赖(特别孩童阶段,母亲的角色很重要)他跟所有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感受是一样的,这于出生背景无关。青少年阶段,他对于生命的本质,求知欲是强烈的,那个时候,他介入了哲学,开始了自己的思考。他的出生,他的经历形成了他独特的人生价值观。他当然是个智者,虽然他的有些著作的观点不是完全认同,但不可否认他对人类历史上的贡献。其实他的一些书对世俗人引导怎么样可以更好的在自己生活上的改善,那都是他经验之谈。就象这篇译文谈到的人最好发展个不是个人最喜欢的兴趣爱好,这也是我的理解。


我当然有资格不住点头赞同。太对啦!

你看,我最喜欢的爱好就是时尚类的,喜欢逛街看漂亮的服饰,试穿,然后想着拥有,有时买了回家后不满意再跑一趟退货一点都不累)。还有看家居系列,庭院景观。也许自己是懒人,这种直观似的美感满足是很惬意,随意的。当然博物馆的一些艺术大作也是内心由衷爱慕的。那是提升的美感感受。历史上的艺术大作表现出的是一种思考,引起灵魂,心灵触动的往往是上升到了哲学高度。那是一种熏陶。所以有些大师的作品,往往会出来一个哲学理念来诠释他的意义,当然包括美学。好像摄影也是我自己满随意喜欢的一种爱好。总之这些爱好,是轻松的,也很简单的就可以达到。


那么什么是我个人较觉得较劲的爱好呢?

那就是作为文学爱好者的我来说就是写作了。其实,阅读也算是我的一种爱好,不过有份量的阅读不是件轻松的事,自己喜欢历史,哲学类。曾经花心思阅读的白话本《道德经》,在记忆中影响深刻,因为有很多得到。好像在小学阶段最后两年阅读了些世界名著,当然是囫囵吞枣,早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记得很清楚初中2年级不知怎么回事竟然读了《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那时可能是突然间觉得是怎么回事。这本书毒害很大,难怪现在经常孤独散步。哈哈。那时还着迷于”UFO“现象,当时有个杂志连刊就是专门介绍飞碟事件的。记得那一年学校组织个夏令营去个没开发的山部林区活动,我就在深山雾林中看到远处山头有个圆形飞行物来回在山两头飞行,大约持续了23小时。当时,还叫了同营的伙伴们去看,他们也惊讶不止。事后多年,碰到了当年的一位营友,还谈起了这事,都觉得有趣。目前自己的阅读更专注于史哲类,希望能确切些得到了解。当然阅读方式可以是多方面的,同类的题材希望能多渠道的了解,毕竟每个写作者的角度,理解重心各有侧重(跟时代有关,历史背景有关,作者的文学素养,修养有关)所以就是花一辈子的时间在了解学习也是一种乐趣。对于母语是中文的读者来讲,译者的全面素质那就太重要了。毕竟尽量准确到位的翻译表达原作者的文字内容,文字内涵那是一种挑战。所以对尽职的翻译者表达敬意!

 

总之,阅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己也有体会。一本好的书,是可以花一辈子时间不停阅读的。也许每个时间段,出于对书本要阅读的意图不同,也许是为了某个了解欲望,也许单纯是回味阅读快感,好的书终会带给有你不同时间段新的一些发现。活到老,学到老。古人的话是智慧结晶一点不错。


那么一些有表达欲望想要付诸于行动的就是写文字了。文字的表达方式也不同,有的文字朴素,有的文字华丽。当然读者的喜好也不同。很多阅读者是在他们自己喜欢的文字得到一种价值认定,情感安慰。不过,不管文字表达方式以哪种方式出现,写作者应该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那就是一种责任感。


总之写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我来说是这样。所以它是我要发展的是自己不是最感兴趣的爱好。那么就如罗素老先生说的那样,找到兴趣爱好安然的老去。那么我会在一直捉摸着怎么写好文字中老去,一直到死亡为止我还在琢磨着。

 

 

写于0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