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生活中 不容易的决断 与思考中的逻辑

来源: 2022-01-27 17:44:18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1.拔不拔牙?

女儿大概10岁时,恒牙已长好1,2年了,而身体还未发育,这是箍牙的最好时机。医生说:50%以上的东亚人牙量过满,可能要拔掉4颗牙,这样才箍得好。箍了一个月后,医生说:女儿最好拔4颗牙,否则箍得效果不好。并给我一周时间作决定。

拔牙会伤害记忆力,怎么办?因为后果严重,全家把决定权交给了我。经过一周的思考,我告诉全家:如果是男孩,坚决不拔。而女儿必须拔,否则会影响未来的幸福。由于拔牙,女儿的记忆力变差了不少。

2.同行压力

女儿5岁开始学钢琴,她的老师是一位东欧移民。女儿进入9年级时,她身边有5位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纷纷离开这位东欧老师,转投当地一所大学里的钢琴教授,去提高水平。这5位孩子是在半年内,前后不断地离开,东欧老师难受的不行。女儿心痒得不行,她也想转走(同行压力)。我告诉女儿:你又没打算靠钢琴吃饭,你只是弹了玩玩。进入高中,本来就会很忙,哪有时间提高钢琴水平。

听说那5个孩子,每天弹2个小时。而女儿每周,在去见东欧老师前,弹40分钟。东欧老师见女儿没走,便很暖心。这5个孩子,最后也没选钢琴,为自己的职业。从大学录取的结果来看,女儿最后的选择是正确的。

3.幸存者偏差

二战中,许多美军飞机,最后晃晃悠悠地 飞回来了。机身上弹孔累累。有些专家认为:应该在弹孔的部位,加厚钢板(因为那些部位容易被打中?)。而大聪明说:应该在 没有弹孔的部位,加厚钢板。因为被打中 没有弹孔的部位 的飞机,根本就飞不回来。

我们当地有个不怎么样的,贝海文大学。过去,总共有1千多名 在校生。近年来,她有4千多名 在校生。2千多名,来自中国。贝海文大学的中国留学生90%都回国了。如果用贝海文中国留学生的出路,来看中国留学生在美的出路,便是幸存者偏差了。最近拜登政府,打算扩大理工科留学生的 工作签证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