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电影之二:《小城之春》
谈起中国的经典电影,不谈费穆的《小城之春》,是不行的。
费穆的《小城之春》在中国不像《马路天使》那样家户欲晓,除了周璇赵丹,以及歌曲的琅琅上口和电影的亲切幽默之外--还有些其他因素。他这部片的对象不是劳苦大众小市民。
费穆不像袁牧之有那么明显的爱国民族情意,他倾向于独立思考和自由的诗人型,他的古典中文底子好,可以从他敢于拍《孔夫子》领略一二。没有扎实的传统古文的修养,谁敢去碰这位历史的巨大文人?虽然没看到片子--但是我相信不会是“无哩头”--周星驰迟了半个世纪才出来。
费穆也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知识分子,抗战的时候,他拍过电影《狼山喋血记》--共和国的红色第一夫人---蓝萍,还当了第三女“主角”。
抗战胜利后,左翼的电影工作者都积极的投入新的题材,主要都是针对着年轻的一代。
可是,费穆觉得:“一百部作品出了一个型,是会失去它的意义”--诗人导演,想探试自己的艺术道路。。。
《小城之春》的剧本,在当时好多名家手里都转过--可是,好久没有反应。但是,到了费穆手里,他的诗人直觉让他感觉到:这是个中国式的诗一般的故事。他马上和原作者李天济念了首诗:
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内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笑。
-----抗战结束,江南小城,城墙破旧,春天,生活开始复新。
小康人家久病的丈夫,欣喜迎来学医回乡探望的老同学(李纬)。李纬进屋才惊讶地看到:旧时没有勇气一同带走的爱人,成了好同学的妻子(韦伟)。婚后,妻子像个专业护士一般伺候丈夫,相依为命苦苦熬过八年--他们早已分房而睡,夫妻有名无实。
旧情,就在这五天五夜的探访中,渐渐死灰复燃。。。他们俩只能分开时间,相约到小城外的断墙边,叙说当年的爱情和恩怨。。。
三个人--都在苦痛的道德自责和感情纠缠中抑制着自己:丈夫羞于对妻子的失责又不甘于妻子的旧情重燃,可是对挚友的情谊又难舍难弃;
医生李纬,孤守爱情的旧梦多年,见旧情人如此颓废无趣得如行尸走肉,又爱又怜。。。
直到再见他--她才恢复人生的乐趣--才鼓足勇气要向旧礼教挑战,要寻回失去的爱,旧时的情,还要解放欲火焚身得心。。。
那晚,酒后的妻子,有意无意的放下了往日在丈夫面前的庄重和矜持,说热,揭开了密密的旗袍领口的一颗纽扣,露出了几寸柔美的脖子,她深深地透了口气-----(可是,我的美国记者朋友从影院出来时告诉我:奥--my god!--我的气透不过来了。。。!)
四个人(主人还有个年轻的妹妹,象征着年轻的活力,纯真),看来喝酒美食歌唱助兴,其乐融融,其实,各怀心事。。。(此刻,戏剧性张力无穷!)
李纬酒后心思重重,走过后园,回到房间,关灯,和衣躺在床上,呆望着天花。。。
月光下,两只绣花布鞋走入后院的石子路,疾步的影子,拖得好长,影子的速度,就像跳跃的脉搏,影子移到了李纬的门口----轻轻得敲门声。。。
房里面先是亮灯--再是开门--旗袍的女子闪进屋里---灯黑---黑屋里--李纬伸手再开灯---看到韦伟的酒意尚存的双眼盯着他---韦伟依着墙,再一次关上灯--看着犹豫不决的李纬--嘴角,带着一丝讥笑。。。
没有一句对白---“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前所未有的在影幕上向世人展现。
没有深厚渊博的中国诗意的学识和领会--绝对拍不出这种东方式的感染力无穷尽的逼人的含蓄的性感。
费穆的《小城之春》在中国不像《马路天使》那样家户欲晓,除了周璇赵丹,以及歌曲的琅琅上口和电影的亲切幽默之外--还有些其他因素。他这部片的对象不是劳苦大众小市民。
费穆不像袁牧之有那么明显的爱国民族情意,他倾向于独立思考和自由的诗人型,他的古典中文底子好,可以从他敢于拍《孔夫子》领略一二。没有扎实的传统古文的修养,谁敢去碰这位历史的巨大文人?虽然没看到片子--但是我相信不会是“无哩头”--周星驰迟了半个世纪才出来。
费穆也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知识分子,抗战的时候,他拍过电影《狼山喋血记》--共和国的红色第一夫人---蓝萍,还当了第三女“主角”。
抗战胜利后,左翼的电影工作者都积极的投入新的题材,主要都是针对着年轻的一代。
可是,费穆觉得:“一百部作品出了一个型,是会失去它的意义”--诗人导演,想探试自己的艺术道路。。。
《小城之春》的剧本,在当时好多名家手里都转过--可是,好久没有反应。但是,到了费穆手里,他的诗人直觉让他感觉到:这是个中国式的诗一般的故事。他马上和原作者李天济念了首诗:
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内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笑。
-----抗战结束,江南小城,城墙破旧,春天,生活开始复新。
小康人家久病的丈夫,欣喜迎来学医回乡探望的老同学(李纬)。李纬进屋才惊讶地看到:旧时没有勇气一同带走的爱人,成了好同学的妻子(韦伟)。婚后,妻子像个专业护士一般伺候丈夫,相依为命苦苦熬过八年--他们早已分房而睡,夫妻有名无实。
旧情,就在这五天五夜的探访中,渐渐死灰复燃。。。他们俩只能分开时间,相约到小城外的断墙边,叙说当年的爱情和恩怨。。。
三个人--都在苦痛的道德自责和感情纠缠中抑制着自己:丈夫羞于对妻子的失责又不甘于妻子的旧情重燃,可是对挚友的情谊又难舍难弃;
医生李纬,孤守爱情的旧梦多年,见旧情人如此颓废无趣得如行尸走肉,又爱又怜。。。
直到再见他--她才恢复人生的乐趣--才鼓足勇气要向旧礼教挑战,要寻回失去的爱,旧时的情,还要解放欲火焚身得心。。。
那晚,酒后的妻子,有意无意的放下了往日在丈夫面前的庄重和矜持,说热,揭开了密密的旗袍领口的一颗纽扣,露出了几寸柔美的脖子,她深深地透了口气-----(可是,我的美国记者朋友从影院出来时告诉我:奥--my god!--我的气透不过来了。。。!)
四个人(主人还有个年轻的妹妹,象征着年轻的活力,纯真),看来喝酒美食歌唱助兴,其乐融融,其实,各怀心事。。。(此刻,戏剧性张力无穷!)
李纬酒后心思重重,走过后园,回到房间,关灯,和衣躺在床上,呆望着天花。。。
月光下,两只绣花布鞋走入后院的石子路,疾步的影子,拖得好长,影子的速度,就像跳跃的脉搏,影子移到了李纬的门口----轻轻得敲门声。。。
房里面先是亮灯--再是开门--旗袍的女子闪进屋里---灯黑---黑屋里--李纬伸手再开灯---看到韦伟的酒意尚存的双眼盯着他---韦伟依着墙,再一次关上灯--看着犹豫不决的李纬--嘴角,带着一丝讥笑。。。
没有一句对白---“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前所未有的在影幕上向世人展现。
没有深厚渊博的中国诗意的学识和领会--绝对拍不出这种东方式的感染力无穷尽的逼人的含蓄的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