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过的一本书】 傅雷的《家书》和《谈艺录》读后随笔

来源: 2021-12-07 07:17:01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读书,无非是似曾相识,或者恍然大悟。

旅途之中读了傅雷的两本书—傅雷家书,傅雷谈艺录,既有似曾相识,也有恍然大悟。

谈艺录里面收集了他和张爱玲笔战导火索的《论张爱玲的小说》, 写于四十年代。我从中读出来的是前辈对晚辈的拳拳提点之心,而且我觉得姜是老的辣,他指出来的一些可以提高之处很诚恳也中肯。

我觉得张女士took it too personally, 然后发表《送花楼会》来影射傅雷的婚外情,作为回击。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但我觉得张女士还是从阴暗面来理解傅雷的那篇评论。

关于傅雷私德的不妥之处,比如婚姻三人行,比如对孩子过于粗暴,这些当然都是真的。可是没有人是完美的,只有再接再厉的往更完整的方向努力。

读了他的两本书,在我看来,他的才华,他的逻辑性,他的洞察力,他的毅力和努力都是毋庸置疑的。书里太多细节让我有深深的共鸣。也许这是我觉得可以理解他的私德不妥之处的根本原因。举几个简单例子。

1. 《家书》中傅雷鼓励儿子可以把自己弹琴的体会总结出来,付诸于字。写下来的过程就是个梳理自己思路,归纳总结,为了以后更好的运用。

2. 再比如《谈艺录》谈到有时候听到一首乐曲,觉得似曾相识。原来是曾经读过的一首诗,或者一副画,有着类似的意境和情调。文学和美术,也许可以在人的心中,多装几根弦,可以让人对更多的音乐发生共鸣。也许心灵的窗不会嫌开的太多,以免单调和闭塞。

3. 《谈艺录》一书搜集了不少作者发表的或者文艺评论,或者欧洲音乐/文学大师生平小传,或者作者的译著前言。我看得乐在其中,不能放下。作者很多时候可谓激昂文字,却又言之有物,他的文字是理智和情感的很好平衡。

引用大师的几句话大意来结尾:
其一大意是,作品不是匠人的东西。任何场合,展示的是作者的内在灵魂。

我想,今天的多少写手或因炫技,或因金钱,不断重复自己,不管自己新写的东西是否有新的思想?

其二大意是音乐是长久蕴育心头的情绪的最自由的表达。

其三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