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李不羁之酒友》,祝贺安妹荣升版主

来源: 2021-11-19 08:48:5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这个世界上,一些看似很相似的,其实差别很大,可以比喻为“习相近,性相远”;反之,还有一些人看似差别大,实际上差别小,可以比喻做“习相远,性相近”。

比如李白和陶渊明。

两人不仅相差三百多年,而且一个狂放,一个静穆。但实际上,从他们的诗文、爱好、人生经历,很有不少相似性。

除了生逢乱世,有节操,喜欢山水、饮酒、作诗外,他们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最大共同点:不羁。

他们都是超脱凡尘的。

只是李白的不羁,前面要加上狂放两个字。陶渊明的不羁,要在前面加上率真两个字。

所谓不羁,就好像脱缰的野马,不喜欢被缰绳给拽着,被笼套给套着。李白表现出来就是狂,老子摔下你,不让你骑,我狂奔,让你追不上。陶渊明表现出来,就是回归大自然,做一匹自然的野马,自由自在,不到朝市中来受人驱驰。


在名教的社会里,你要坚持自我,率真自然,而不跟着讲尊卑、礼法、奉迎,本身就很难,就是不羁。

陶渊明的不羁,是通过甘守恬淡,以道家的清静无为来实现的。


李白的不羁,则是混迹于朝市、乡野、市井,名流和风月场,是一个混世公子哥儿的形象。他不甘守恬淡,总想着轰轰烈烈。

两人都曾在宦海中简单走过那么一遭,就经历过杀身之祸。

李白在安史之乱中,投入永王李璘幕府,不想李璘是打着平叛的旗帜,割据江东,想当皇帝。很快就被肃宗干掉了,从永王以下,作为乱臣贼子都被杀了,本来也要杀李白的,因为名气大,老婆又出去打点,加上有郭子仪担保,说这个人没问题,就算了,改为流放贵州,走到途中的重庆,运气好,遇到天下大赦,躲过了这一劫。

陶渊明则是在前有王恭之乱、后有孙恩造反的时候,加入了东晋权臣桓玄的幕府。这个桓玄平乱以后,功高震主,图谋篡位,只当了不到半年的皇帝,就被刘裕起兵杀掉了(刘裕后来又篡位,成功了,建立宋,他就是南朝宋齐梁陈的宋武帝)。陶渊明在桓玄尚未篡位时,母亲去世,请假回家守孝三年,在桓玄篡位时,加入了刘裕幕府(又改入刘裕手下将军刘敬宣的幕府,很快就辞职了)。也是十分险要。如果不是因为母亲去世,他留在桓玄身边,可能不是被桓玄杀,就是被刘裕杀掉。

不管你有多大名气,有多大才气,哪怕你人格高尚,在政治动荡的时候,人家要杀你,也就一样杀了。所以赵高杀李斯、王允杀蔡邕、曹操杀孔融,搞不好还要株连全家,夷其族。

陶渊明是看清这一切了的,宁可归隐田园。李白则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想去出人头地,轰轰烈烈,至死方休。

所以,陶渊明若狂放混迹于世,就成了李白;李白若真正放得下,就成了陶渊明。

两人追求天性的自由,是一样的。这在中国几千年的人文社会里,没几个人真正做得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样的。现在大家都学乖了,整天左一个领导,右一个领导,以委身、逢迎为自然。直到今天,也没几个陶李这样品性的人物。但我们骨子里渴望能站直腰,可能这也是我们喜欢陶李二人的一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