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平等说情爱(1)

来源: 2021-11-17 02:55:11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这个话题其实是想顺着平等的话茬说的,不过刚写几句,就被打断了——不是小断,是狠狠地断了一下——因为在这期间,平等成了走廊的版主,我再追着表亲近,好像就不太好。

不过呢,说了写嘛,不写也不是我的风格啊,好歹凑够字数交作业完事。

说到作业,想起来我们融融再小一点的时候,偶尔要我帮忙看一下——我看到有问题的当然要给她讲啦——讲着讲着,她会转过脸不看我,然后,莫名明奇妙地,哭。

我于是特别不理解,妈妈也没说你什么啊,怎么哭了?

她爸爸背后跟我说,你讲的时候,太象一个老师了!

真的?我?!

老师,就不是孩子眼里那个她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的妈妈了,就要板起脸,一是一二是二,公事公办,把自己装进另外一个ROLE里,把孩子(从怀里)推开——这一推,情也推掉了,爱也推掉了。

仔细想一下,的确面目可憎。

平等那次的文字呢,我看着就比较有老师腔,道理明白,逻辑清楚,废话也不多,挑毛病的话,我会说,骨头太多,肉太少——肉少了,就不够柔软。比如他最后献身的“看我看我看我”,也就是穿得工工整整的,出来礼貌客气地清了清嗓子,环顾四下,跟大家差不多都目视问好后,摆摆手,就退了。

心照了是心的事,照不到的地方,不宣一宣,很难明白啊。情和爱,是人间怎么也说不完的话题,不能这么敷衍哦。

我其实是玩了一点小诡计的,我把“情”放在“爱”的前面了,因为在我心里,按价值排序的话,这是他们应该有的顺序。

说到价值,我非常受ADAM SMITH的 影响,那就是,我绝对认为时间是衡量价值的最高标准,换而言之,花了更多时间的实体或非实体,价值更高一点。换到情爱的话题呢,我认为,情要花更多时间来孕育,培养(嗯,能长大的概率不一定比长不大的概率大),而爱,则属于不大讲究原则的突发或者有短暂期限的事件。比如,爱就爱了,不爱,就算了。

所以,说到情或者爱,我想,第一要看的,是不是有(或者准备(把时间放进去——没有的,都不算。

最近工作忙死,被人追项目追到屁滚尿流,一上午下来口干舌燥,才惊觉居然没来得及喝杯水——当年在微信上动不动就和人大战三百回合的日子,难道是为了让我对今天这份狼狈加深记忆?!

周末起来上网,恶狠狠订了一堆有用没用的东西,大半是衣服,小半是报复社会——永远觉得家里什么都不缺又什么都缺,先买回来再说。实在是太久没出去逛街了,原来星期六还可以一家出去吃早餐,后来一是那家吃烦了二是俩大的12点有俱乐部训练,能收拾好到家再吃饭也过四点了,还要趁空买点菜,嗖一下一天就过去了。感谢网络发达,在家也可以发泄购物怒火。

想着冬天快来了,那就定件棉衣吧,常买的就那一两个牌子,价格尺寸质量都心里有数。我是坚决的保守派,认准一个牌子会一直买到底,就算有别人推荐其他的也就是听听笑笑,不想冒那个险咯!没事她家的网站也经常扫两眼,看看有没打折又中意的款,有就顺手收了——曾经不知道隔了多久买过两条一模一样的裤子——我还真是专一。

看看购物车里都是自己的东西,有点点小心虚,那就给B也选件棉衣吧——从认识他第一天,我就对他的品味嗤之以鼻,后来更是连袜子到内裤都一手包了。记得当时有个朋友刚结婚,我们还在学校,那个年纪本身对婚姻还没有什么概念,因为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一向随便惯了,他们的房子刚好在我们学校旁边,我们有空就过去玩,她做饭我们就一起吃。一次偶尔说起来她家那个出去买什么东西,我说,这些你不给买让他自己买(我意思是买了你看不上怎么办,呵呵)。

——她反问,你们B的都是你买?

——那当然,我回答的理直气壮。

——我才不管这些!

我们俩差点互相翻个白眼。看看,每家都有自己相处的模式。我家,象买东西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归我管,我爱花时间在这上面,过瘾,有成就感。

下班两个包裹被邮差放到门口,赶紧趁孩子们没看到另进来。我们融融已经经常到我衣橱里翻衣服穿了,我有时候开玩笑说她——给你买那么多还不够穿?她不服气,那也没妈妈的多!

B对我的包裹早都习以为常了,甚至有时候我懒得去退都让他带上下班的时候顺路去趟邮局,这次看到有他的,忍不住呵呵笑了——还有我的呢——哎呀,平常给你买的少了?!

在花钱赚钱这件事上我们比较有共识。居家过日子,老老实实上班领工资,平常真没觉得有什么是买不起的,那些实在买不起的,想想也不是自己真想买的。世界上肯定有人赚的钱多到没上限,不排除有例外运气特别好的那我们也接触不到,那些能看得见的,也能看得见他们的钱是用什么换的——时间和精神咯!

我想,有件事上天给所有人的都一样多,那就是,时间。每个人的一辈子,都是这几十年。我从来不信那种所谓“一辈子活了别人几辈子”的说法,那不过是当事人自己给自己的安慰。生命这件事,重要的是质不是量。我们老三还小的时候,圣诞节收到幼儿园的贺卡,写的是,希望你们新的一年里,平安,自由,和快乐。当时还和B感慨,看看,这就是文化的不同,不是“祝你取得更大进步”一类。

所以,我们更大的默契是在如何处理时间这件事上,那就是,除非不得已,不会放弃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至于carrer,那是为家庭服务的,具体就是,不是不得已,肯定不出差——并且,坚决不出长差。这一点,在我,其实是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的,因为我的工作基本都不用出差。原来在大学里顶多一年两次学术会议还尽量选本地的。至于B,最多俩星期。老实说,这一点我也算领教了大公司的好处,人多,有点什么事都好稀释,实在不想可以大方推掉,总有人愿意的,特别年轻的小孩,一是想往上冲,二是想多见识,三也是受那点额外收入的吸引嘛——而这些,对于我们,基本上已经没什么诱惑了。我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是人应该随着年纪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生活重心,不然,生活实在是谈不上什么“质”啊!如果没有质,那多一天少一天这个“量”,又有什么差别呢。

Always have eyes that see the best, a heart that forgives the worst, a mind that forgets the bad, and a soul that never loses hope.

(我一向写到哪里是哪里,先到这里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