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看了三封推荐信的感觉吧

来源: 2021-11-13 00:57:4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本来可以作为跟帖的,不过为了多一个帖子出来,就单开一个了。

先谢谢西东人,我想,肯定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这种属于CONFIDENTIAL的东西的,能看到,能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已经是站得高一个台阶了。

第一谢真实——特别是这个网上各种信息满天飞的年代,真实更加可贵——如果被问你怎么就信是真的呢?——我会说我选择信嘛,选择不信的,绝对没问题。所以下面,我会顺着信的原则往下说。

真实,是我觉得在西东人说的DEEP SOUTH眼里,亚裔就是这样。比如动手能力不强啦,不太合群啦这些。并且,我冒昧推断一下,我觉得写推荐信的,有可能是第一次,但更大可能不是,也就是,他们评价别的亚裔也是这样,给出的结论,用的词句,我都不太相信是第一次。在我们眼里,自己的孩子是唯一的,但是在别人的眼里,其实张三的,李四的,没有太大差别。所以西东人说,孩子跟评价完全两样,我一点都不奇怪。我甚至都相信那些写推荐信的的教授(不知道是不是啊)对自己的学生的个体差异真能了解多少,所以他们只能凭感觉写,除非是特别熟的——自问,有多少?就算是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多了解?

不错,我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参加这个活动,那个活动,得过这个奖,那个奖——细节呢?过程呢?孩子平常是如何说话做事的,跟朋友,跟陌生人?对熟悉的环境,不熟悉的环境?他们如何处理遇到的善意,或者恶意?而这些,那些写推荐信的,又能知道多少?如果不了解,只能按照泛泛的感觉写——这是最保险的。

这些,我们能CONTROL吗?我觉得不能.

这是我个人的判断,如果这个西东人觉得被冒犯到,我先道歉。

第二,很欣慰,这些貌似不太友好的评论(奇怪,看了不舒服的),并没有影响到最后的录取结果——我认为,其实这也印证了我前面说的,评价亚裔的,很可能都有类似的“不太正面”的东西,而根据录取人的经验,这些评价可以参考,不一定要完全信(我相信他们有自己的判断,我们每一个人也有啊,如果你是做决策录取的那个,你会只看推荐信呢,还是更相信自己?)

所以,其实这是一个很正面的例子啊。

第三,也是我最想说的,打天下要靠自己。

西东人的女儿能看到的东西,绝对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其实也就是西东人的女儿,凭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做到了那个LEVEL——也就是用自己的行为反驳了别人的“不实”言论,并且我相信,不会是第一个,应该也不是最后一个——好吧,我是外人,所以说着就没有太多感情,更就事论事一点,抱歉。

再补一点我自己的经历。

我记得刚到这个公司的时候,明明是我负责的项目,别的部门的同事有问题都不问我,找我同事——我不知道是基于不信任还是基于什么别的,说实话我倾向于认为原因是基于不信任。UNCERTAINTY嘛,人最怕的就是这个(其实不只是人,包括某些系统都是)。想起来看过讨论这方面的一本书中的例子,哪怕是对于不幸,你如果事先知道那个结果了,虽然恐惧,但是如果不知道结果,那个恐惧来得更大。现在几年下来,不是我的事都找我,连我们同事都说,这个他们不应该找你啊!

是不应该,但是他们信任我。

这个过程,要时间的,给别人时间,也给我们自己时间——用来互相修正。

再次谢谢西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