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的薄一波】
“文化大革命”中的抗争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薄一波很不理解,但仍勉力跟着中央部署走。刘少奇、邓小平决定派工作组到大专院校领导运动,他在工交各部紧张部署。工作组被“造反派”不断轰赶,薄一波到学生中做说服工作。
面对经济建设受到“革命”的激烈冲击,他忧心如焚。在7月下旬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预备会上,薄一波和其他一些同志在讨论《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时,提出要加上“抓革命,促生产”的内容。中央采纳了这一提议。
1967年1月1日,因康生等人捏造的所谓“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薄一波被红卫兵从广州解回北京,关进北京卫戍区“监护”,一直到1975年2月才宣布“解除监护”。“解除监护”后,有关部门安排薄一波住在国管局第二招待所,实际上仍处于被管制状态,又度过近四年,前后被禁锢长达12年。
面对“文化大革命”中无休止的审讯、批斗,薄一波没有屈服,拒不承认强加给他的“叛徒”等罪名。1967年1月,他在大会批斗、小会审讯的间隙中,用十来天时间写下了《关于在北平草岚子监狱斗争始末回忆———兼答一九三六年九月出狱经过》,澄清事实真相。1975年7月23日,专案组把他们上报中央一直未获批准的所谓《关于叛徒薄一波的审查结论》,作为正式文件向薄一波宣布。薄一波拒绝签字。
“文化大革命”的横祸也降临到薄一波的夫人胡明的身上,1967年1月,胡明被迫害致死。听到胡明被害的噩耗,薄一波当时惊呆了,钢笔从他的手上一下子滑落下来。然而,身处囚室,他无处诉说,只能把愤怒和思念深深地埋入心底。七个月后,他在报纸的边空上写道:“琼(胡明原名李琼英):今天是你离开我们,永远离开我们的七周月了,而你大概也决没有想到这八个半月中间,我同小孩们连通信都不可能,孩子们的一切我都不知道。”12年之后,薄一波冤案昭,重新回到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有同志劝他续弦,薄一波断然谢绝。
“文化大革命”的横祸,也殃及薄一波的子女,投入监狱中的3个孩子,最小的才16岁。想到因自己的问题而受到株连的儿女们,薄一波常感十分痛心,同时极力勉励他们要继续奋进。1977年6月1日,他在被监管期间给子女们写了一封长信。面对“左”的错误仍在继续,他在信中要求孩子们要作最坏的准备,无论如何,都“应该加倍努力奋斗,闯一条新路出来,继续革命。不能入党,就争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做一个党外布尔什维克。”
12年的残酷斗争,薄一波没有被压倒。他的骨头是硬的!他始终坚信:历史是公正的,中央一定会对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不懈奋斗的历史作出正确结论。他在被关期间仍然坚持做自编的一套“七段操”:每走七步一转身,七七四十九步一停顿。以此锻炼身体,期待着重新为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