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京汉 京广铁路】1906

来源: 2019-03-23 10:57:1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百年前的郑州,城区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万。如今的大郑州,已是有常住人口830万人,城区面积2020平方公里的大都市。

 

《郑县志》记载:“郑州为古东里,自铁路开通后,粉华靡丽,不亚金陵六朝。”

1904年,改郑州为直隶州。

1905年,清廷下文批准郑州为商埠。

1913年,郑州直隶州改名为郑县。

1928年,冯玉祥改郑县为郑州市。

1931年,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大战之后,又将郑州撤市改为县。

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郑州,设郑州市。

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一直延续至今。

1952年10月底,毛泽东乘专列抵达郑州。当时,位于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动脉交会点的郑州火车站,因为其特殊中枢位置,显得异常繁忙。

毛泽东登上郑州站月台,望着伸向远方的铁路,他对铁道部部长滕代远说,要高度重视郑州在中国举足轻重的枢纽地位,并发出指示:“要把郑州车站建成远东最大、最完善的客运大站。”

1954年,新改造的郑州火车站入围中国十大车站。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京汉、粤汉两铁路连通,京广铁路由此诞生。

--------

1896年10月,官办商人时盛宣怀成为督办大臣,统筹卢汉铁路的修建,跨越黄河的铁路大桥是首要工程,这是黄河上第一座铁路桥,桥址的选择须非常慎重。

 

1901年,比利时桥梁工程师沙多,终于完成了黄河上第一座铁路桥的选址工作,从勘察桥址到设计图纸整整用了四年。

多方论证又拖了三年,等到比利时公司动工兴建黄河上第一座铁路桥已是1903年,当年修桥的材料和设备,都是从汉口用马车、牛车和人力,一截一截辗转运到工地。

京汉铁路郑州黄河大桥全长三千零一十五米,共有一百零二孔。

由于负责建设的比利时公司极力压缩投资,将桥基采用简易螺旋钢桩结构,钻入河床深度仅仅十三米。

1906年4月1日,京汉铁路郑州黄河大桥正式通车,时速仅为十五公里。

------

1897年,卢汉铁路的南端终点改为汉口玉带门;北端起点改为经北京西便门至正阳门(前门)西车站。1898年底,从南北两端同时开工,并于1904年修到郑县(即现在的郑州)。郑县境内70.2公里,设有黄河南岸站、广武、郑州、谢庄5个站。

  1905年11月15日黄河大桥建成。

1906年4月1日全线竣工通车,全长1214公里,改称京汉铁路。次年全线通车。

  同样在1905年,张之洞又主持修建汴洛铁路,数年后扩修成陇海铁路。

  京汉、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会于郑州,从此,郑州这座城市真正落座在中国铁路大十字的中心地带,成为中国铁路交通枢纽,中国铁路的心脏部位。

 

郑州是1948年10月22日解放的。

------------

 

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提议修建北京卢沟桥至汉口的卢汉铁路

 

芦汉铁路一直延至1897年4月才动工,1905年11月25日郑州黄河大桥建成。

1906年4月1日,南北全线接通正式通车。

 

因1900年时卢汉铁路终点已从卢沟桥延伸至北京正阳门西边的前门火车站 [2][3]

故改名为“京汉铁路”,长度共计1311.4公里[4][5]

File:Peking-Lu-HanRly- PC50-Wiki.jpg

1901年时的北京正阳门车站

 

 

京汉铁路在施工时拆除了汉口城墙,并改造为后城马路[6]

轮渡通航[编辑]

1937年3月10日,刘家庙站徐家棚站的两座铁路轮渡码头竣工,列车从此可经由轮渡跨越长江。这成为了武汉市民口中的怪事“火车要靠轮渡载”。铁路码头的兴旺,带动了徐家棚区域的繁华: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这里下车后,都会逛一逛,各种小商品、烟酒副食、餐馆美食密密麻麻。[6]

 

 

http://s4.sinaimg.cn/orignal/0017uTBegy6Nm0s8PVV53

 

前身[编辑]

京广铁路原分为北南两段,以长江为界,分别为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两段铁路互不相通,直至1937年3月,武昌徐家棚站(今武昌北站)与长江北岸的刘家庙站(今江岸站)之间的铁路轮渡通航,令列车能够由广州直达北京,当时每列火车过江都要耗时5个多小时。

京汉铁路北京湖北汉口,最初称为“芦汉铁路”(卢沟桥汉口),是清政府为图自强、实现近代化而兴筑的一条纵贯南北的大干线。1927年至1949年间因北京改称北平,京汉铁路也改称“平汉铁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恢复京汉铁路之名。

粤汉铁路广州市武汉市,途径广东省湖南省湖北省的铁路,全长1095.6公里。线路从1900年开始动工,但由于资金紧张,一直到1910年才有实质性的进展;又由于沿线地质复杂、局势动荡,铁路只能分为若干段修筑、通车,一直到1936年才全线贯通。开通后,本线和京汉铁路相望;虽然没有直接的连接,但是旅客和货物都会通过轮渡来往江两岸的火车站,以继续行程,实质上形成了一条沟通北京和广州的通道。1957年10月25日,长江大桥通车,两条干线成功接轨,并合并为京广铁路

成立[编辑]

 
武汉长江大桥连通了京汉、粤汉铁路,随后不久线路改名京广铁路
 
一列客车正进入西长联络线上的槐树岭隧道

1957年10月15日,建设历时两年的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后,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两条铁路接轨,并改名为京广铁路。大桥通车一年后,武汉的铁路轮渡便宣告停航。

 

-------------

 

京汉铁路全线通车(todayonhistory.com)

 

京汉铁路正式通车

1906年4月1日,京汉铁路全线正式通车。

甲午战争以后,清廷颁布上谕,要“力行实政”,修铁路被置于实政的首位。1895年12月,清廷政府谕令卢汉铁路商办。但张之洞在募集商股的过程中多方受阻,不得不把修筑卢汉铁路的任务交给盛宣怀。盛宣怀承办卢汉铁路的款源主要是借洋债。比利时一举夺得了卢汉铁路的贷款权,1898年6月,《卢汉铁路比国借款续订详细合同》和《卢汉铁路行车合同》在上海签订,借比利时款112.5万法郎,息5厘,九扣,期限30年。京汉铁路于1898年开始修筑。

卢汉铁路北端卢沟桥至保定一段,盛宣怀受命督办铁路总公司之初,即请领官款承建,长132.7公里。南端汉口通济门至滠口一段,张之洞于议借比利时款期间建成,长23.5公里。1898年底,比公司从南北两端进行勘测。以确定全路正式线路。

1905年9月,南北两端线路建成,在詹店车站附近接轨,11月25日,黄河铁桥全部完工。次年4月1日,全线正式通车,改名为京汉铁路,于支线共计1311.4公里。

京汉铁路全线通车(todayonhistory.com)

修建黄河铁桥的工地

京汉铁路全线通车(todayonhistory.com)

 

 

修建黄河铁桥的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