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生作为文革时期“四人帮”的理论家笔杆子,在中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他曾任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党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粉碎“四人帮”后被开除党籍,其骨灰被撤出八宝山。
就像乾隆喜欢在明字画上盖戳一样,康生在其藏书中也有留戳的习惯,大抵有“康生”、“康生之章”、“康生之印”、“大公无私”等(没有 康生藏书,康生收藏 等印鉴),并且在其中自己喜欢的版本中题识,如在明刻本增订剑侠传四卷中,就曾有“康生看过”的题识。
当然,作为在古籍收藏中造诣颇深的专家,康生并不仅限于看看,康生旧藏明版《醒世恒言》,后来赠送给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田家英,此版本世间只存有4部,康生占有的这部,来源极有可能是解放初期敌伪收缴品,其中这部是衍庆堂39卷本,共20册,康生让人仔细的把这本书的每一页都托裱、内加衬纸,重新装订,其中还有一些有缺页的部分,一律都用染纸配补,康生亲自来校订。在第一册中,康生用自创的“康体”补了其中的118字,但是后来因为和书中仿宋体的刻本不匹配,从第三卷开始,康生以笔代刀,写木刻字,后来统计得知,康生一共为这部书增补了70多处,大约有3600多字。
一些藏书大家的书籍都曾经被康生占有过。研究红楼梦的“红学家”俞平伯旧藏程甲本《红楼梦》就是其中的一个写照。
程甲本《红楼梦》中的康生铃印
俞平伯旧藏的这套程甲本《红楼梦》其实是一套残本,是文化大家郑振铎赠送给俞平伯,但是在“文革”期间被抄家,在离开俞平伯时,这套残本的原有“周氏家藏”的钤印,在被康生劫走,20年后才得以归还的珍贵书籍中,就赫然留着“康生”的钤印。
后来这本“程甲本”于俞平伯身后被拍卖(2003年7月的嘉德公司古籍拍卖专场会),
那上面赫赫还有几枚钤印――“平伯经眼”“康生”“周氏家藏”“曾经沧海”、“天元甲子”,
康生为何这般钟爱藏书?
有人把康生称作为“雅盗”,虽然通过各种不切合实际的强制性理由,康生从文管处甚至是故宫“借走”了多件文物,但是在康生死后,他刻有一枚“交公”的印章,在他所收藏过的文物中都加盖了,一件不留,全部交公,但后来鉴于政治原因,在故宫举行的私人收藏展览中,这批文物又被称之为“收缴”。
康生铃印
在对于珍贵书籍以及文物的态度上,至今没有一条资料证明康生曾经有破坏文物的记录,
但留下来最多的就是康生鉴赏过的印章痕迹。
《康生外传》其中一篇即是“文盗”,说的就是康生如何利用权势大肆劫夺文物,
康生在 北京小石桥胡同 的住宅(从前是晚清巨富盛宣怀的宅子)。
后门?
这里原来是清朝大臣盛宣怀的宅子。共产党进城后,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在这里住了8年。
据说董老嫌这里太大搬走了,1956年康生搬了进来,一直住到1975年去世。
----------------
康生作为文革时期“四人帮”的理论家笔杆子,在中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他曾任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党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粉碎“四人帮”后被开除党籍,其骨灰被撤出八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