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大隅良典】

来源: 2017-07-14 23:37:00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诺贝尔对实验生理学感兴趣,并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

NobelPrize.JPG

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因其细胞自噬机制研究,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对获奖表示惊讶和深表荣幸。

诺贝尔委员会表示,大隅良典的发现有助了解细胞如何自行循环回收,研究人类身体如何适应饥饿和对感染作出反应。

有关发现对研究脑退化症、癌症和帕金森症有很大帮助。

71岁的大隅良典目前是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

他发现了一系列的基因,可以控制自噬过程。

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如何自行处理内部物质的过程,包括分解失去作用的蛋白质、胞器或入侵的微生物,再把这些物质合组作其他用途,可以比喻成回收细胞的垃圾,是细胞生长、发育的一个正常过程,但年纪增长会令细胞自噬功能减弱。

大隅良典表示人体是不断重复自动分解的过程。

「其组成与分解的过程能达致一个良好的平衡,这就是生命的所在。 」他对日本传媒说。

 

 

图片版权AP

大隅良典出身于学术世家,其父也是大学教授,自小对科学有浓厚兴趣,在东京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后,再到美国跟随1972年诺奖得主、美国生物学家杰拉尔德.埃德尔曼(Gerald Maurice Edelman),大隅良典逐渐确立了他研究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之路,其后返回日本任教。

他早在2006年获颁授日本最高学术奖日本学士院奖,一直被指是诺奖热门人选。

如今得奖,他将会获得800万元瑞典克朗(折合约73万英镑)奖金。

他是夺得这项殊荣的第四个日本人。

===============

 

这可能是因为,年龄增大后,自噬作用的效率降低了。按照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的安·玛丽亚·库尔沃(Ann Maria Cuervo)的说法,包括自噬作用在内的细胞系统,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丧失功能,尤其是负责清除异常蛋白及细胞器的系统。它们的工作效率降低,会导致有害物质大量累积,最终引发疾病。

库尔沃认为,如果自噬作用效率降低,确实是造成年老体弱的首要因素,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限制热量摄取,能延长多种实验动物的平均寿命了。动物摄取的食物越少(在保证基本营养供给的前提下),寿命就越长,人类可能也是如此

限制养料的供给(起始饥饿),细胞加速自噬,因此,当个体衰老时,限制热量的摄取,也许能提高自噬作用的效率。

最新研究显示,如果能阻止自噬作用的效率降低,实验动物体内就不会有受损蛋白或细胞器的累积。

 

细胞自噬速率与循环胰岛素水平和游离氨基酸浓度互相影响。在正常饮食状态下,凌晨2点到早餐前,人体血糖处于较低水平,胰岛素水平和游离氨基酸水平都处于一天最低状态,此时细胞自噬速率达到最大。

 

针对健康人群,风靡世界的5:2轻断食(一周内5天正常饮食,2天饮食限制卡路里摄入)和佛教的过午不食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低血糖的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延长了高细胞自噬速率的时间,清除了更多的衰老蛋白质,延缓了细胞的衰老。

 

细胞自噬是体内发生的清理衰老蛋白,保持细胞年轻活力的重要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自噬能力逐渐下降。餐后的游离氨基酸与胰岛素水平越高,自噬能力越低。

通过适度断食或节食,从而降低餐后游离氨基酸浓度与胰岛素水平,对提高自噬能力,延缓衰老有积极作用。

 

---

大隅良典(日语:大隅 良典おおすみ よしのり ?sumi Yoshinori,1945年2月9日),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学家。現任東京工業大学前沿研究機構特聘教授、

第6位東京大學特別榮譽教授等職。文化勳章獲得者。文化功勞者

 

大隅上京,考入東京大學理科二類

起初他想在理學部學習化學,但又被教養學部新設置的基礎科學課程有興趣,便轉變了方向

神原秀記渡邊公綱成為他在基礎科學科的同級生

1967年從東大畢業,取得學士學位後,進入東大大學院理學系研究科繼續深造

由於受到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研究吸引,他師從今堀和友教授

博士班時期,大隅其實是在京都大學大學院就學的,1972年結束東大博士課程(期滿退學)

1974年取得東大理學博士學位,論文題目為「關於Korishin E3作用機制的研究」

 

----------

在恩師今堀和友的引介下,大隅遠渡美國,進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傑拉爾德·埃德爾曼的研究室,

洛克菲勒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

當時,埃德爾曼的研究方向,開始從免疫學轉向發育生物學

大隅也確立了畢生從事體外受精研究的方向

 

專長生物學,特別是分子生物學領域。最知名的成就,是闡明细胞自噬的分子機制和生理功能

由於相關論文被大量引用,因此名列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

2006年,日本學士院高度評價大隅的成就:

一貫正面致力於细胞自噬的分子機制的闡明,完全不跟風」,

並授予他日本最高學術獎日本学士院獎

2012年再以極高評價獲得「諾貝爾獎的最後一哩路」京都獎基礎科学部門。

 

2016年10月3日,由于“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获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獎揭曉後,大隅隨後在東京工業大學召開記者會,他對於自己獲獎感到十分光榮,

並提到自己的興趣就是做別人不做的事,因為發現沒人做的事很快樂,

他也期盼社會多關注基礎研究、展望未來,勿为「有用」一詞所侷限

大隅從屬的學術團體包括:日本植物學會、日本植物生理學會、日本生化學會、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