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歌】

来源: 2017-03-13 04:25:29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王迪  五瓣梅 歌词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时,谁人染就霜林醉。秋江上芙蓉,尽都是离人泪。

小红娘,笑微微。小红娘,进酒一杯。嗳哟,张相公,你几时会,荣归。

秋八月,待等小生蟾宫蟾宫折桂。车儿投东,马儿向西,只落得,一递一声长吁气,只落得,一递一声长吁气。

  •  
  • 专辑:二十世纪琴学资料珍萃:弦歌雅韵
  • 歌手:王迪
  • 歌曲:五瓣梅

File:王迪和管平湖.gif

--------------------------------------------

简介  · · · · · ·

现存琴谱中琴歌遗存相当丰富,惜乎少有人整理。本书为已故著名古琴家王迪先生的遗稿,
收入经王先生整理定谱的琴歌100首,是琴歌发掘、整理、研究方面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王迪(1923――2005),师承九嶷派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尽得心传。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古琴会副会长。1956年参加查阜西先生带领的古琴采访小组辗转全国各地,对古琴资料及琴人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访问,
深感古琴之衰落尤以琴歌为甚,遂决心致力于琴歌的发掘、整理和研究。经多年辛劳,王迪先生陆续从《东皋琴谱》、
《风宣玄品》、《张鞠田琴谱》、《松声操琴谱》等二十余种历代流传较广的琴谱中发掘整理出琴歌百余首,
并请专人以简谱、琴谱、歌词三行格式逐一缮写,以便于演唱和弹奏。遗憾... (展开全部) 

曲目  · · · · · ·

disc 1
01 黄莺吟
02 渔歌调
03 伯牙吊子期
0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05 鹤冲霄 554
06 长相思
07 八声甘州 3
08 凤凰台上忆吹箫 3
09 浪淘沙
10 陇头吟
11 子夜吴歌
12 忆王孙
disc 2
01 竹枝词 1
02 客至 1
03 赏荷
04 劈破玉
05 板桥道情
06 长相思
07 五瓣梅
08 赋得古原草送别
09 无题
10 钗头凤
11 钗头凤
12 沈园

 

-----------------

 

https://bbs.sjtu.edu.cn/bbstcon,board,ChineseMusic,reid,1395389411.html

http://page.renren.com/600991145/channel-noteshow-937143455

 

---------

琴乐中有一种表现形式,非常古老,但遗失最多,王迪对于现代学的最大贡献之处,恰
恰就在这里。“琴歌”记载很早,《尚书·益稷》便有了“搏拊琴瑟以脉”的第一笔。
“闻弦歌之声”(《论语·阳货》),“弦诗三百”(《墨子·公梦》)等语录,层出
不穷。

自古以来, 琴歌是古琴音乐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

《尚书》中即有“ 搏村琴瑟以咏”的记载。

《诗经》收录的歌曲大多是可以用琴瑟等乐器伴奏歌唱的,

《史记· 孔子世家》中就有“ 诗三百五篇, 孔子皆弦歌之”的记载, 后世也有“ 歌诗三百”之称。

琴歌的表演形式在汉魏时期十分流行。

蔡琶《琴赋》中有“感激弦歌, 一低一昂” 的描述, 其中还列有一些当时流行的琴歌曲目

“ 仲尼思归, 鹿鸣三章梁甫悲吟, 周公越裳青雀西飞, 别鹤东翔饮马长城, 楚曲明光楚妃遗叹, 鸡鸣高桑。”

这类曲目大多是从民间的徒歌发展成为以琴伴唱的弦歌。

在稽康的《琴赋》中也有“ 村弦安歌” 、“何弦歌之绸缪”等记载。

扬雄《琴清英》中的《子丧之歌》, 蔡琶所编《琴操》中的歌诗、河间杂歌都是有歌唱的。

另外, 在四川出土的汉代陶俑, 不仅双手作抚琴状, 同时还神采飞扬地张口作唱歌状。 


唐代是中国音乐发展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 虽然与繁盛的歌舞燕乐相比,

古琴音乐在当时多少显得有点落寞, 但古琴在文人士大夫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知音。

文人听琴赋诗, 写下了蔚为可观的琴诗、琴歌、琴词。

唐代很多诗词皆可入乐歌唱, 如著名的琴歌《阳关三叠》的歌词便源于王维的作品《送元二使安西》。

诗人李硕在《琴歌》一诗中写道,

“主人有酒欢今夕, 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 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

初弹禄水后楚妃。一声已动五皆静, 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 敢告云山从此始。”

宋代琴曲创作题材更加广泛, 演奏技法更为复杂, 但琴歌这一体裁仍然受到当时琴人的重视。

目前所见最早的琴歌曲谱, 即为《事林广记》中所见的《黄莺吟》和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

在北宋的琴派中, 还有提倡琴歌声词并重的“ 江派” 和推崇纯器乐曲的“ 浙派”之别。 

(明清 略)

直至现当代, 琴坛对琴歌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依然远不如古琴独奏。

1956年, 由 查阜西、王迪、许健组成的古琴调查组到全国个地区调查采访, 搜集到的琴歌只有首, 与独奏琴曲数量比较, 相去悬殊。

当代琴家中, 对琴歌进行研究、打谱的始于著名琴家查阜西。查阜西曾提到, 他早年学习古琴, 正是先从唱琴歌开始的。

然而, 因为受到历史和环境的影响, 他不得不放弃琴歌的演唱。在《琴歌辨》一文中,查阜西这样写道作为一个琴人,

我是从琴歌学起的, 我从十四岁到二十七岁, 一直是弹必有唱, 后来有人教我“ 归口虞山” , 我就不敢当众演唱了。

当我开始弹《忆故人》和《梅花三弄》两个无词琴曲时, 我在情绪上还多少有些抵触。我很怀疑, 一个琴曲没有词,

怎能知道是些什么意思呢后来到任何地 
方遇到的琴家, 几乎全是只弹而不唱, 我才嚓若寒蝉,怕人轻视我是“ 江湖派”后来, 查阜西开始试唱琴歌,

并试图通过歌词的表达, 展现琴歌的原始风貌。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他先后打谱《胡茄十八拍》、《苏武思君》、《古怨》等琴歌。在琴歌的演唱技术方面,

查阜西十分推崇“ 乡谈折字” 的唱法, 认为琴歌演唱使用“ 乡谈折字” 之法,是有很悠久的传统的。

所谓“ 乡谈” , 就是方言, “ 折字” 就是要求在演唱时用纯正的方言, 把琴歌中每一字的“ 四呼开合” 和“ 四声阴阳” 结合起来,

折转到谱音上去, 从而使那一地区的人一听就懂。查阜西在

南学琴时的老师田曦明就能用洞庭湖以西的五声语系讲音韵学。

由于琴歌的腔少, 所以琴歌演唱不像戏曲家那样强调“ 字正腔圆” , 而是讲求“ 字真韵透” 。

事实上, 今天唱琴歌则未必遵循“ 乡谈折字” 的传统唱法。戏曲、民歌演唱中的喷口、咬字、口形等要求,

人们也许并不陌生。但对于琴歌演唱中要求四声阴阳的透韵方面, 不熟悉字音平仄的人可能就会有些隔膜了。

如今, 受过声乐训练的人似乎就可以演唱琴歌, 但这些显然已不是古人的唱法。 

当代琴家中, 另一位致力于琴歌的打谱与研究的, 就是琴家王迪

王迪是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的嫡传弟子, 曾师从管平湖学琴多年。年代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

一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协助管平湖从事古琴打谱工作。近几十年来, 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发掘整理了数百首琴歌。早在年代, 她就开始发掘整理《黄莺吟》、《长相思》、《胡茄十八拍》等琴歌。

年, 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王迪编詹桥玲琴歌的历史与现状写的《琴歌》一书中, 收录了首琴歌。

其中有管平湖发掘整理的琴歌《蔡氏五弄、《五瓣梅》首, 其余首均为王迪打谱的琴歌,

有《浙音释字琴谱》中的《渔歌调》、《阳关三叠》、《飞鸣吟》《风宣玄品》中的帆衣曲》、

《伯牙吊子期》、《醉翁亭》、《陋室铭》《西麓堂琴统》中的《伯牙吊子期》《琴适》中的《胡茄十八拍》

《重修真传琴谱》中的《阳关三叠》、《客至》、伯牙吊子期》、《清江引》《琴书大全》中的《二妃思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东皋琴谱》中的《送隐者》、《春光好》、《八声甘州、《凤凰台上忆吹箫》、

《浪淘沙怀旧》、《秋风辞》、《清平乐七夕》、《竹枝词》、《长相思》、《久别离》、《忆王孙》、

《沧浪歌》、《子夜吴歌》、《阳关曲》《太古遗音》中的《阳关三叠》、《阳关操》《治心斋琴学练要》中的江红》、

《关雏》《张鞠田琴谱》中的《五瓣梅》、《花鼓》、《板桥道情》等。 

除此之外, 王迪还根据古代诗词创作了琴歌《无题》李商隐词、《钗头凤》陆游词、《钗头凤》唐婉词、《沈园二首》陆游词。

王迪之所以将琴歌作为一个研究专题, “ 目的是在试图通过这些古老的作品, 探索琴歌的渊源及其发展, 以期对它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琴家吴文光多年来也十分重视琴歌的打谱。他所编的《虞山吴氏琴谱》东方出版社, 年一书的下编《清流歌凝章》,

即为吴氏打谱或谐声的古代琴歌集,其中有琴歌《古怨》、《听琴吟》、《竹枝词》、《偶成》、《水龙吟》、

《水龙吟》、《醉翁操》、《卜算子》、《柳梢青》、《高山流水》、《沁园春》、《万年欢》、《临江仙》、

《羽仙歌》、《意难忘》、《渔家傲》、《长相思》等, 共计首。 
 

 

历史上的琴乐表演主要有古琴独奏、琴箫合奏及琴歌三种形式。

然而应当看到, 古琴独奏形式如今在琴坛仍十分流行, 但琴歌这种自弹自唱的形式却鲜为人知。

琴家对琴歌的轻视这一历史现象, 至今依然没有改变。琴歌作为中国古琴音乐一种重要的表演形式,

目前对其研究和打谱, 也是远远不够的, 对琴歌的艺术特征、音乐形态等方面,

也尚未进行深人细致的研究, 传统琴歌的演唱技术, 更是濒临失传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