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 长征草地电报 “密电” 大白】
长征中的所谓“密电”事件 是个大事, 本来清楚,被有些人越说越糊涂了。
“密电” --- 指绝密, 其实就是普通军事电报,当然不是公布给蒋介石的公报, 有说 张国焘 打给 陈昌浩一个人的绝密电,另说 打给 陈昌浩 和 徐向前两人的 绝密电。 电报是通过电报员译码之后交给陈昌浩(徐向前)的,不是陈昌浩自己收报亲自译电出来的。
若有这份收到的电报的原件,底稿,底件,则什么都不用说了,遗憾的是此电报没有了。有人说,长征途中 此电前后的电报都在档,唯独缺了这一份电报,这是胡说。部分 或大部分保留下来了, 不可能100%都保留下来了。
时间: 1935年8月末9月上旬期间, 有说9-8密电, 有说9-9密电 (9-9 与毛泽东联系太多了~)
地点:1935年8月底,毛主席率领的右路红军克服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到达四川巴西地区之后。
主要人物: 张国焘 陈昌浩 徐向前 毛泽东 周恩来 张闻天 叶剑英 彭德怀 林彪 李特 李德
两股大军: 红一方面军 和 红四方面军
-----------------
笔者根据所见资料初步结论:
1, 1935-9-9 张国焘 冒用朱德的名义(朱 不签字),以红军总司令 总政委的名义 给
陈昌浩(徐向前)发电报,确有此事。
2, 张国焘 的电文中 有: 若不 南下,要 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3,电报中 没有 : 武力解决 四个字。
4,很有理由理解,所谓彻底斗争,手段很可能是残酷的,立即杀掉不至于,
但是 扣留 拘捕,批判夺权审判, 则有可能。
电影 长征 1996年拍摄
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会师后
张国焘为了夺取权利
密杀曾中生
并妄图威胁和危害中央 毛泽东 周恩来 张闻天 博古 等等
毛泽东等 被迫 连夜北上 还放了警戒线,以备四方面军尾后追来
这段电影 基本符合事实 可供参考
网文有说: 当李特带几十人骑兵追来
李特与毛泽东激辩,李特甚至要动武器,此刻 杨勇挺身而出 站在毛李特之间
保护了毛泽东
本电影没有这段,笔者也觉杨勇这节,似无可能。
但是也不电影中 毛与李特和一警卫 三人最后离去
电视系列剧 有关 合兵后 张国焘夺权 和毛泽东等如何应对 较为详细
-----------------------------
听听当事人如何说吧:
1937年2月27日,亲历了这次变故的政治局委员 中宣部长 何克全(凯丰)在《党中央与国焘路线分歧在哪里?》中,第一次道出了这份“密电”中最关键的“强硬语气”:“在国焘给徐、陈的密令,要彻底对中央开展斗争”。
1937年3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张国焘的错误,有人质问张国焘企图用武力解决中央,张当即反驳。他说:“在南下开(松)岗会议,总司令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武力解决中央,(周)纯全答复并无此事。我要说明的就是发展到陷害总司令与武力(斗)争解决同志,如果是这样,便反革命了。”
陈昌浩 生前曾多次向家人谈及一生中犯了不少错误,但强调唯独张国焘发给他“武力解决”中央的“密电”是没有的。他说:“我根本没有见过这样的电报”,“我没有看到,我和徐向前同志都没有看到”。
徐向前在晚年口述回忆录中,详细叙述了中央和张国焘争论和斗争的过程,叙述了收到9月8日的南下电令,并由陈昌浩报告了中央的情况,此外不知道还有另外的“武力解决”中央的“密电”。1982年8月24日,他在与中央党史研究室廖盖隆等同志的谈话中,专门回答了“密电”问题。他说:“接张国焘要我们南下的电报后,我们的最大错误就是同意南下。至于张国焘是否发过要用'武力解决'中央的电报,我负责地对你们说,我是没有看到过的。”1988年11月5日他在致函中央党史研究室时,又明确表示:“关于张国焘'密电',企图危害党中央的问题,我不知道有此事。”“党史上的重大问题,一定要做到确有根据。”
叶剑英晚年回忆:“那天,前线总指挥部开会,新任总政治部主任陈昌浩讲话,他正讲得兴高采烈的时候,译电员进来,把一份电报交给了我,我一看电报报头是给陈昌浩的,便递给了他,他讲话正兴头上,没顾得上看,又顺手给了我。我一看才知道是张国焘发来的,语气很强硬。我看到这个电报后,觉得这是大事情,应该马上报告毛主席。”值得注意的是,叶帅在这里只说电文“语气很强硬”,而未讲具体内容,更未提“武力解决”。
朱德在中南海一个座谈会上说到:一、四方面军北上,张国焘“到阿坝时,他就变了,不要北上,要全部南下,并发电报要将北上的部队调回南下,我不同意,反对他,没有签字。电报由叶剑英同志接着,告诉中央毛主席,没有向下面讲,中央就马上决定单独北上了。如果上去的部队调转,中央是很危险的”。(《朱德委员长谈红二方面军渡江同四方面军会合前后的经过情况纪要》,1960年11月9日下午,政治学院资料室藏)
毛泽东的回忆我们见到的有两处。
1937年3月,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出了一段举座为之震惊的话来:“张国焘在分裂红军问题上做出了最大的污点和罪恶。左路军和右路军的时候,叶剑英把秘密的命令偷来给我们看,我们便不得不单独北上了。因为这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当时如果稍微不慎重,那么会打起来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666页)
1951年8月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在对“巴西会议”的注释中,有这样的叙述:“这时,张国焘率领一部分红军和中央分裂,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并企图危害中央。中央在这次会议上决定脱离危险区域,并率领服从命令的红军向陕北前进。”(《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根据1952年8月第一版重排本,1966年改横排本第501页)这里的“企图危害中央”、“脱离危险区域”,就较“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大大地跨前了一步。
另一处是1971年8月28日他在长沙与韦国清、丁盛、刘兴元的谈话,要他们尊重叶帅。谈话被整理成《毛泽东谈话内容追记稿》。毛泽东概述了党内前五次路线斗争后说:“以后就出了张国焘搞分裂,叶剑英在这件事情上立了一大功,张国焘打电报给徐向前、陈昌浩说,坚决南下,否则彻底解决,当时叶剑英同志当参谋长,他把这个电报拿出来先给了我,我们才走了,否则,我们就当俘虏了。”
徐、陈既没有动武的任何军事部署,且在中央率军北上出走后,又严令禁止部队追击(徐向前当时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1军团2师4团与
红4方面军先头部队9军25师74团在四川懋功达维地区胜利会师。
1、4方面军领导人互致贺电,热烈庆贺长征中的两大主力会师。
党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6月26日在懋功以北的两河口举行会议。
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有: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张国焘、王稼祥、博古、刘少奇、凯丰、邓发,
懋功会师桥(资料图)
一四方面军会师后, 合兵分兵:
红军一、四方面军分为左右两路北进,红一、四方面军部队混编在左右两路军中。
红军总政委张国焘、总司令朱德,九军团(罗炳辉),五军团(董振堂)在左路军;
陈昌浩、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两个军 和 红一方面军(林彪)一、(彭德怀)三军团为右路军,
中共中央、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在右路军中。
张国焘收缴了各军的电报密码本,这样,就隔断了红一方面军各军团之间的联系,
也隔断了中央与红一方面军各军团的联系,只能由红军总部或右路军指挥部与各军联系。
针对张国焘、陈昌浩,彭德怀采取了两个措施,
一是他组织编了一套电报密码,派亲密战友朝鲜人武亭带指北针
穿过草地去俄界把密码本送到林彪红一军团。
另个措施就是派一个团隐蔽在毛泽东住处不远,以防万一。
注意,彭德怀保护的对象是毛泽东,不是中共总书记张闻天,
而且,没有人命令彭德怀编密码、联络红一军团,是他自己决定的。
据说
1935年9月8日,张国焘给陈昌浩、徐向前单独发了电报,
要陈昌浩准备南下。只不过陈昌浩对这份电报没有向中央保密,告知了张闻天。
而且这封电报后来保存了下来。
当晚 即1935年9月8日22时,张国焘又以朱德、张国焘的名义电令徐向前、陈昌浩:
“一、三军暂停向罗达进,右路军即准备南下,立即设法解(决)南下的问题,
右路皮衣已备否。即复。”
这封电报是张国焘未经中央同意就向右路军发出的南下命令,
而且这个电报是单独致陈昌浩、徐向前的,没有让陈昌浩、徐向前转告中央。
对此徐向前回忆道:“这份电令是陈昌浩先看到的,拿来和我商量。
事情发展到这般地步,我们夹在中间,感到很为难。我说:
这样重大的问题,不向中央报告不行,你还是跑一趟吧!
陈昌浩同意,马上带上电报,去找张闻天、博古他们。”
注意,陈昌浩向中央报告是向张闻天、博古报告,不是向毛泽东报告。
陈昌浩接到张国焘这份电报后,向中央汇报一下并对右路军各军领导打了招呼大谈要南下,
彭德怀听了陈昌浩的话后,马上找毛泽东做了汇报。
此时林彪率领红一军团早已经到了甘肃的俄界,
只有红三军团 与 右路军指挥部和红四方面军的两个军在一起,
陈昌浩 徐向前 和这两个军 的兵力和武器 比 彭德怀的三军团 多且强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能够依靠的只有彭德怀的红三军团了。
周恩来的红军总政委职务被张国焘取代后,毛泽东已经没有指挥红军部队的权利。
彭德怀在这关键时刻,选择拥戴当时并无军权的毛泽东,周恩来病中。
在9月8日夜陈昌浩向张闻天汇报了张国焘命令南下的电报后,
9月9日,中共中央致电张国焘并致陈昌浩、徐向前,指出:
“陈谈右路军南下电令,中央认为是完全不适宜的。中央现恳切的指出,目前方针只有向北才是出路,向南则敌情、地形、居民、给养都对我极端不利,将要使红军受前所未有之困难环境。中央认为:北上方针绝对不应改变,左路军应速即北上,在东出不利时,可以西渡黄河占领甘、青交通新地区,再行向东发展。如何速复。”
注意,这封电报是中共中央(不是毛泽东)针对张国焘9月8日22点命令陈昌浩南下的电报,
给张国焘的回电。坚持北上,反对南下。
同一天,即1935年9月9日,张国焘单独又给陈昌浩、徐向前发来九九密电,
密电中最为关键的词语是 “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右路军前敌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将领叶剑英首先拿到这份电报,他感到事态严重,
没有将电报直接交给陈昌浩,而是将其先交给了毛泽东过目,
叶剑英向毛泽东建议中央和毛泽东本人离开四方面军驻地速去三军团,依靠彭德怀。
注意,叶剑英拿到电报后没有交给陈昌浩,没有去找张闻天,而是去找毛泽东,
没人命令、要求叶剑英这么做,是他自己决定的。
9月9日晚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红3军团驻地巴西召开紧急会议,“巴西会议”决定:
由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一部,组成临时北上先遣支队,
迅速向红一军团靠拢,之后与红一军团一起向甘南前进。
中央政治局常委这次紧急会议,在党史上是没有疑问的。
可见,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决定,
而是在得到彭德怀支持的前提下,中共政治局常委集体决定的。
彭德怀给林彪、聂荣臻发电报,告知一军团在俄界原地等候红三军团。
1935年9月10日凌晨,红三军团、中共中央离开驻地悄悄出发。
红四方面军第4军发现红三军团的行动,第4军军长许世友打电话请示陈昌浩打不打,
陈昌浩有些懵,征询徐向前的意见,徐向前以最质朴的语言回答了陈昌浩:
天底下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不能打。
张国焘很快知道了中共中央先行北上的消息,9月10日凌晨4时,
他致电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李富春并转周恩来、张闻天、博古、毛泽东、王稼祥:
“甲、闻中央有率一、三军单独东进之意,我们真不(以)为然。乙、一、四方面军已会合,忽又分离,党内无论有何讨论,决不应如是。只要能团结一致,我们准备牺牲一切。一、三军刻已前开,如遇障碍仍请开回。不论北进南打,我们总要在一块,单独东进恐被敌击破。急不择言,幸诸领导干部三思而后行之。候复示!”
注意,这封电报是张国焘以红军总政委的名义发电报给下属一、三军军长、政委(当时红三军团政委是李富春)的。依照红军的组织结构,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李富春应该服从张国焘领导,而不是服从没有军权的毛泽东领导。
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李特带几十人骑马追上毛泽东,与毛泽东大吵大闹,
李德怕李特伤害毛泽东,从后面紧紧抱住李特。
毛泽东对李特讲了一番道理,同时不忘威胁一下:
彭德怀同志就在后面,马上就到,他对南下的做法火气大得很。
最终,李特只带走了红军大学中的四方面军学员。
李特送来陈昌浩给彭德怀的一封信,陈昌浩当时是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右路军负责人,彭德怀的顶头上司,彭德怀应当直接服从陈昌浩的命令。在信中,陈昌浩诱劝彭德怀 “胡为乎几个人作恶,分散革命力量,有益于敌”,“吾兄在红军久经战斗,当挥臂一呼,揭此内幕”,“立即率队返回阿西”。彭德怀将此信交给毛泽东看,毛泽东让彭德怀打了收条。
俄界会议、下寺湾会议,毛泽东恢复红一方面军军权
彭德怀的红三军团保护中共中央离开红四方面军后,在甘肃俄界与红一军团会合。
随即,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开会议,决定红一、三军团组成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委,并成立“五人团”,作为全军最高领导核心,由彭德怀、林彪、毛泽东、王稼祥、周恩来组成,继续北上。毛泽东初步复掌军权。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甘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镇,结束了长征。
1935年11月初,中央红军陕甘支队及中共中央经保安进至甘泉以西地区与红15军团会师。
随后,11月3日,中央政治局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常委会议,会议听取了陕甘晋省委、西北军委领导人关于陕北苏区、陕北红军及其作战情况的汇报。
为了完成陕北红军反“围剿”的军事行动(当时张学良的东北军还在对陕北苏区进行围剿),巩固陕北根据地,统一军事指挥,中共中央重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至此,长期是毛泽东领导的周恩来在组织上正式成为毛泽东的下级。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第1号命令,宣布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新的红一方面军由红1军团(由陕甘支队编成)、红15军团组成。红1军团军团长林彪,红15军团军团长徐海东。
毛泽东正式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的军权。至此,林彪在会理会议前提出的毛泽东、周恩来主持大计,由彭德怀指挥军事行动的建议,才完全实现了。
我们必须注意一个事实,那就是草地分兵时毛泽东在红军中已并无领导职务,张国焘在回忆录中说毛泽东当时是中革军委主席,这是不对的,军委主席当时是朱德,红军总政委是张国焘,周恩来是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昌浩是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右路军负责人。毛泽东并无指挥红三军团行动的职务,是彭德怀、叶剑英这些红一方面军高级将主动选择拥戴了毛泽东。
在草地分兵事件上,彭德怀选择拥戴当时并无军权的毛泽东,支持中央北上方针,为红一方面军走出逆境,完成长征,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使毛泽东恢复了红军的领导权。
1935年10月下旬,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红军陕甘支队即将进入陕北根据地,
东北军和西北回族骑兵紧随红军之后,彭德怀指挥红军伏击敌军骑兵,
歼敌一个团,击溃三个团,俘敌700人,缴获优良战马近千匹,
毛泽东欣喜异常,写诗赠与彭德怀: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