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卧波

来源: 2011-04-26 17:23:57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王稼句的《看书琐记》和《看书琐记二集》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近年山东画报出版了不少人文雅趣的好书,比如汪曾祺的几本散文以及王稼句等人的文化小集。内容堪比三联的闲趣坊,而纸张却比闲趣坊好,质感厚实而分量轻,颜色微微泛黄,图片清晰,与内容配合得当,不愧是画报社。相比之下,闲趣坊的用纸太白太重,而且完全没有插图,内容闲趣,书却嫌沉,卧榻之上捧读实在不太闲趣。



王稼句是个苏州有名的杂家,我爱看他的文章。他写的关于文化历史的小品言之有物,引征丰富而条理清楚,有事说事有一说一,不显摆不卖弄。王稼句的文风,平实中偶露风趣,很有些像汪曾祺。《看书琐记》和《看书琐记二集》是两本杂集,多是讲述苏州附近的历史文物、人文掌故以及民间玩意儿。其中有一篇名为《垂虹秋色满东南》。



文章从前人墨迹说起。宋元祐三年(1088年)春天,米芾住在苏州,应湖州刺史林希之邀前往,路经垂虹桥,作了几首诗。到湖州后,林希取出一卷所藏的蜀素请米芾写字,米芾便把自己的八首诗写成了流传千古的《蜀素帖》。其中一首《吴江垂虹亭作》:







垂虹桥建在苏州城外50里处的吴淞江上,建成于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十八日。桥名本为“利往桥”,因桥心有一亭,名垂虹亭,大家就把桥叫作垂虹桥了。同年中秋,苏舜钦游吴江县,写下了大概是第一首诗咏诵垂虹桥的诗,《中秋松江新桥对月和柳令之作》:



月晃长江上下同,画桥横绝冷光中。云头艳艳开金饼,水面沉沉卧彩虹。佛氏解为银世界,仙家多住玉华宫。地雄景胜言不尽,但欲追随乘晓风。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宋代无名氏作《长桥卧波图》,画的就是垂虹桥:







明代沈周画过几幅垂虹桥,王稼句在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两江名胜图册》中找到一幅:







而同藏台北故宫还有一件沈周的《垂虹暮色图》:







可以看出,明代改建的连拱石桥和宋代木构梁柱的长桥卧波不一样了。



最有名的垂虹桥图大概是明正德三年(1509年)唐寅所画的《垂虹别意图》。那年(据王稼句考据,似为前一年)中秋,苏州35位文人在垂虹桥送别一个叫戴昭的游学之士,由唐寅绘成图册,各人题诗其后。35位中包括沈周、文徵明、祝允明等。其中唐寅自题诗:



垂虹不是坝陵桥,送客能来路亦遥。西望太湖山阁月,东连沦海地通潮。酒波汨汨翻荷叶,别思茫茫在柳条。更欲传杯迟判袂,月明倚柱唤吹箫。



祝枝山题写了画题:







这幅《垂虹别意图》现在由美国收藏家顾洛阜(John. M. Crawford)收藏。



1967年5月2日夜,轰然一声,垂虹桥自行崩毁。









刘芳【东风破】

曲/周杰伦 词/方文山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悠悠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