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孔庆东点评的最近新书

来源: 2009-08-16 12:06:13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薛涌的《学而时习之》,是风格独特的《论语》研究心得,新星出版社07年11月版。该书视野开阔,从全球文化的场域来多侧面“轰击”论语,从而激发出孔子思想的真正价值。

杨克的《天羊28克》,是作家出版社08年3月出的杂文集。有些诗人不适合写杂文,写出来也是断断续续,不知所云。而有些诗人适合写杂文,略似吃烤鸭,精华部分片下来,就是诗;其余部分或油炸,或醋溜,或熬汤,则为杂文。杨克知识面和交际面都比较广,喜欢观察世俗生活,所以杂文写得既有深度,又含诗意,颇为难得也。

重点读的一本乃是王朔的《我的千岁寒》,作家出版社07年3月版。作者的本意是整点佛教,六祖坛经九阴白骨爪啥的,道行也确实不低,看得出这些年正经读书了,知道一边骂学者一边暗自追赶学者了。但写得最好的还是那篇自序《我是谁》,因为那是用生命写的。王朔的全部英雄气概,其实都来源于一处——他是共产党窝里成长起来的新中国青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北京红色大院的文化战士王朔,就没有那种敢于一门三七炮废了全体精英的一往无前的毛泽东精神!北京复兴路的那些红色大院,一家一户,一院子一大街,都是共产党,敌机来了一个俯冲扫射,至少能打死两个少将八个少校!王朔说小时候认不清谁是自己的爸爸,爸爸们都穿着一样的绿军装,他一点不忌讳这个,因为共产党就是王朔的爸爸,具体是谁给了他染色体并不重要。认识到这一点,说明王朔确实有佛骨,确实能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而王朔以痞子模样发出的对这个社会的尖锐批判,实则起因于共产党文化在走资派颠覆下的急剧衰落。少将也好,少校也罢,渐渐都要以财富来证明自己的地位和权势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的敌人,渐渐都成了各地共产党的领导了。于是王朔的势能就转化为动能,成了代表“前朝被遗弃青少年”发言的文化英雄。一句话,王朔在某种意义上,是“共产党的那五”。当他巨大的势能耗尽之后,共产党已经腐败得连腐败分子都热泪滚滚伤心欲绝了,此时的王朔叶京们还能干什么呢?想想1948年的前清遗老遗少还能干什么呢?这个世界已经没你丫什么事儿啦!当成老英雄供起来吧。

  所有的当代文学专家可能都没想到,王朔这么快就成了“老作家”,已经开始跟三仙姑二诸葛等人密切往来。再过几年,大概就要步王蒙季羡林之后尘,开始给青少年讲点人生智慧恋?鼐髦?嗔恕M跛纷杂兴?钠?ぶ?Γ??鞘强砂?钠?ぃ?嵌陨喜欢韵拢?浅宸媲勾蚝湔ɑ???皇荁52炸茅房,他恰恰表现出了正宗共产党人的草根胸怀。后学者往往只学了他的尖刻,把他的调侃发展为恶毒的人身攻击,忽略了王朔话语不是害人而是救人。王朔的小说,其实是一种“后革命文学”,没有了王朔的当代文坛,将是革命文学的末日。鲁迅说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而当今正是把骂街和裸奔错当成思想自由的年头,我们也就不怪乎王朔也要吃斋了。

  给王朔发短信的那位邓隐峰大师,这几年在北京挺有名,我在别处读过他的文字。和尚们都忙着食色二字,于是文人墨客官员富豪都做了和尚,还写了好多落草心得。其中一位赵文竹,诗画俱佳,在朋友处看过其两本小册子,感觉是个上道的人。后来又读了团结出版社给他出的一本《会说话的汉字》,是权宁君寄来的,感觉真不是一位空谈的人,确实有两把刷子。想起年初跟汤哲声谈李零,老汤说:“我头一次听老孔这么佩服一个学者,老孔佩服的人,一定真是高人。”其实我佩服的高人有很多,只不过如同爱慕的美人一样,不好意思到处宣扬而已。这个世界上我最喜爱最尊重的人和事,我还都没正式写在文章里呢。世人多认可我的文章还不错,其实就我那两把刷子,岂敢贸然暴殄天物哉?每当企图动笔时,就觉得自己酷似“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用我们哈尔滨的话说:“你是外县的吧?”家里也没预备厚脸霜,所以就知难而退,投笔从良了。

  去年开会归来,还读了一对“双璧”之书,即汤一介的《哲学与人生》和乐黛云的《探索人的生命世界》,都是江力编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07年9月出的。一对夫妇,都学富五车,都誉满全球,都是各自学术领域的一流权威,都饱经沧桑,年轻时聪慧俊美比翼双飞,年老时文集双双列入“大家文丛”,这实在令人嫉妒。两书中的文章以感悟和回忆为主,但纸背都渗透着厚重的哲理和深婉的情思。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北大教授孔庆东点评的最近新书
  • 想念我留学美国时的雅典城
  • 四十岁的女人,美吗?
  • 博客为什么让我们流连忘返?
  • 回国杂记(3):餐桌上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