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悲歌>>自序
这本书的出版有些偶然。
创作长篇小说《马小海》的时候,我有幸结识了加拿大中文国际出版社的总编辑静水子博士,他得知我有一些关于北美印第安人的文章,索要去看了,便鼓励我继续写下去,说可以社费帮我结集出版这些文字。
我的北美印第安情结,说来话长。
十多年前,我去美国工作访问,走在大街上,第一次见到北美印第安人,他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我停下来,凝视着他们的面孔和眼睛, 内心感到一种震动。我当时对自己说,这些印第安人是我们东方人的后裔!
隐隐约约记得学生时代历史教科书上说北美印第安人属红色人种,很是疑惑,从此心中留下一个悬念。
大约五年前,我开始收集关于印第安人的图片、英文资料并陆陆续续购买了一些书籍。这项工作,在处处留有印第安人文化痕迹的加拿大,干起来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然而当我回国跑了几个大的图书馆和书店,想收集一些中文资料时,结果却让人失望,几乎是空白。
这反而更加激发了我的热情。
我是一名注册工程师,全部资料的收集、整理、写作都在业余时间。刚开始也没有想到要出版,整个其间有感便发,想写即写,不写掷笔,可谓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如今突然有机会出版,我心中还是颇为兴奋的。在这部书中,印第安人悲苦的命运引起我抒发胸中郁闷的块垒以及痛恨人世间冷酷的现实,文字里感悟成分更重些。
北美印第安人是我们的“远亲 ”,读读这些命运坎坷的亲戚们千百年来在北美大地上经历的那些凄凉故事,作为一个漂泊他乡的中国人,你也许会认为, 这些故事, 不再仅仅是印第安人的故事, 实际上,也是我们的故事。
很感谢我的妻子,她专门为这本书的封面创作了一幅油画。请大家注意这位印第安老人的眼睛,沧桑、忧郁、刚毅、以及渺茫的希望,全在这眼神里了。这幅油画,我大概是要终身收藏了。书中所有插图,也是妻子辛勤工作的结果。
儿子在上初中,能说很好的英语和法语,但不识汉字,这多少让我有些遗憾。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本人非常着迷于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方块字,从中获得很多快乐,我很想和儿子共享这快乐。
我试着给儿子讲这本书,讲它的内容和我寄托在里面的含意,他表现出感兴趣。听完,他拍拍我的肩膀说:“老爸,干得不错!”这个小小男子汉,他英俊、聪慧、快乐,是学校乐队里一名很棒的架子鼓手,也弹得一手好吉它。儿子让我对生活心满意足,安心上班,安心写作。
ACE 刚到我家的时候,形状如一只可怜的小猫,洗了澡,躲在厚厚的浴巾里簌簌发抖,儿子心疼得直掉泪,把它紧紧搂在怀里,说要陪它度过第一个晚上。
如今, ACE 已经长成一条体大威猛的猎狗,轻易就把爪子搭上我的双肩向我表示亲热。它喜欢趴在人的脚边,有时候我写字写到情绪有些涌动,就停下来,俯身凝视它的眼睛,它也好奇地仰起孩子般的脸和我对视。它的眼睛如此清澈,没有哪怕一点点人世间的污染。你完全可以洞穿它干净而自然的心灵。于是我激愤的心情慢慢平静,继续写下去。
妻子、儿子、我、还有狗,我们一家四口,在加拿大阿省一个叫卡尔加里的地方,平静地生活着。我们住的地方离一个大湖很近,吃过晚饭,一家人常常花几分钟散步过去。湖的一侧是森林公园和广袤的印第安人保留区。
夕阳西下,天边抹了浓浓的血红。
我凝视着那郁郁葱葱一望无际的森林,仿佛就看见了印第安人在里面狩猎、奔跑、呼喊 ……
这儿,一切都很宁静,都很祥和,都很美丽。
这里没有战争,没有贫穷,没有饥饿;没有你抢我夺,没有尔虞我诈;这里只有大自然,和亲近大自然的人、动物。
我的心,顿时充满了浓浓的感激,和淡淡的忧伤。
这本书, 献给曾经生我养我的第一故乡中国的亲人们,献给我现在生活工作的第二故乡加拿大热爱和平的善良百姓,献给我自然纯朴的远亲北美印第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