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涛先生 (河山人物之四)(4)
报纸一出,反响热烈。报社里,电话不断,好评如潮。认为报纸彰显地方人物人文,鼓吹正气,弘扬精神,溯历史于本源,令报纸面目一新。
“明涛先生,我是小邵,”电话里的声音,清澈柔和,恬淡绵甜。明涛一听,手心发汗,那种久违了的激奋,那种剪不短理还乱的思绪,直冲脑门。陡然,红了整个脸。幸亏没人看见。
“明涛先生,恭喜您!专栏见报啦!您的文字真好!”邵科长说的殷切热烈。
宣传部里,中午没出去应酬的人,一个个打写字台上抬起头,眨巴着眼,瞧着她,眼神有点异样。
“我这里给您查找到一些材料,看看您能不能用得上。我这就给您送过来。侬勿要走开!”姑娘这边光顾说,明涛一声不响仔细听,嘴巴里时不时应和一声。
科长来报社,给一个半大老头子记者送材料,成了不大不小的桃色新闻。尽管一个是宋玉未娶,一个是罗敷待字,但两人年龄相差二十岁,怎么说也该是两代人。
大姑娘常来报社送材料,走路轻盈,夹带一阵微风,微风中,弥漫着淡雅的芳香。那些半老不老的汉子们,忍不住就大口吞吸,同时,就联想到自家厨房里的黄脸婆。后悔当年,怎么的也该傻冒一回,充个大头青,右派一把,保不齐眼下,就佳人入怀。心中郁闷,却没得奈何。也就作个意淫而已。
专栏出了八期。总编同时顺理成章的扶了正,眼瞅着要进常委会。也不知是那两瓶‘麦穗合齿轮’茅台派了用场,还是那每周一栏的《风云人物》专栏起了力。说实话,党和政的一把手,都十分欣赏那专栏,大会小会提个好几回,夸他总编办报有方。
不管怎么说,成了准常委的部长,春风得意,在大众场合,那是人模狗样,行轨举止,相当哲学,两级台阶分三步走。可转身见没人,比方说进了他的报社,立马变样,那是两手微屈平伸,‘走三步,一个左转;再三步,一个右旋’。总之,就那跳慢三步舞的德行。
那天刚右脚根承了重,刚开始一个右转,就撞着了随后进门的小邵,材料撒一地,都是有关巢湖人物的内容。
“对不起,部长。”做下级的本能性从来就强。其实说起来,肇事的是胖子部长。
“你怎么上这……”部长话咽下去半截,就同前不久给明涛撞着时那样。“哦,”他帮着拾起材料纸,心下明白了几分。看来,那是无风不起浪哇。
部长终于进了常委会。他是大明白人。不光是眼睛朝上,时儿也往下瞅瞅。
于是乎,明涛升了付总编。更重要的是,他分到了两间房子,外带一小厨房。筒子楼里,就他一家。当然,厕所,还是公用的。
《风云人物》满了二十期,看看也该转版上《风云儿女》的时候,报社里喝了明涛先生和小邵的喜酒。
《风云儿女》出齐二十期。明涛去上海开会,准备作个学术报告。同时,小邵妊娠反应大,且伴有血压血糖毛病,毕竟是高龄孕妇。顺便送她回上海,在父母身边,孬好有个照应。
二十五块钱,两张去上海的硬卧票。上得车,凭记者证,倒腾出卧铺。下得车出了站台,一辆北京吉普接上他们。这就顺顺利利到了岳父母家。
可到家后的第一顿晚饭,吃得不甚顺利。
“侬瘦得几滚多呐!”母亲拉着女儿,那个心疼,嘴上一边厢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一边厢拿眼瞄着老女婿。多半有那嗔怪的意思。
“来啦,坐吧。”做岳父的看着同自己年龄相仿佛的女婿,怎么着心里也不大是滋味。
饭桌上,明涛习惯性地伸筷子给他太太夹菜。同时,也就露了馅――右手少了大半截小拇指。
“侬作啥子啦?少了个小指头?”岳母问,一半是关切,一半是好奇。
明涛抽回筷子,也不回话。低头光吃。
“是哇,工伤?”岳父也是没话找话,女婿不抽烟,饭桌上也不喝酒,光狼吞虎咽咂巴嘴闷头嚼食,气氛的确也嫌沉了些。
小邵知道,那是五七年作的孽。那年,关起来写交待,他硬是拿刀剁了手指头,连包带扎,还没等伤口好利索,就给递解到安徽白湖农场劳动教养。也就没写成那劳什子交待。失去的手指头,是他永远的心病,也是块揭不得的伤疤。可她没来得及叉开话题,因为嘴巴里刚添进一块醋熘排骨。
“二老慢慢吃。我吃好了,出去走走。”他不接话,也不等人家回话,推开椅子,起身便出了门。
在摊子上买了份晚报,就着路边酒店的灯火,翻看起来。
眼光落在四版右下角一篇文章上,印入眼帘的不是那篇文章的内容,而是作者的署名:
兰蝴蝶。
他觉着头晕,面庞发烧,手心出虚汗。陈封在记忆中二十多年前的一幕幕,交叠打脑海闪过。
……
兰色
是青春
青春就是清晨
有清晨就有朝气
有青春就有花朵
有花朵就有蝴蝶
我
就是那漂亮的蝴蝶,
飞进你兰色的梦――
翅膀,扇动着朝气
浑身,充盈着烂漫
唱着浪漫的歌
透着花蕊里的蜜甜
……
他绷直面部的肌肉,脖子僵硬,眼眶湿润,嗓眼发干。愣坐在报摊边一整个晚上,直到小邵过来,把他从沉思中摇醒。
第二天,去参加新闻理论研讨会。无非是签到、领导指示之类。他木纳枯坐了一整天。
第三天,会议安排他发言。题目是:《方针政策前提之下的新闻时效》。几十年来的滚打磨炼,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毛头小伙子,只知道在理论桎梏方格中折腾几个回合,毛没捞着,先自惹一身骚,还自以为得意。如今他在学打太极拳,前后轻推,左右腾挪,慢起缓收。打太极,首先,得收束心性,次之,要驾驭重心。这样,方能进退裕如,确保无虞。当然,他还刚开始学。
“……毋容赘述,失去时效,新闻便失去依托。用‘皮’与‘毛’,来表达,应该恰当不过。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付’,没有时效,何以奢谈新闻!但是,新闻的采、编、发,都是在顺应‘方针政策’这一大平台上操作完成的。
“众所周知,建国以来,光《宪法》,就出了好几部,因人因时因事而更改、制定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条例条令,更是频仍芜杂,多如牛毛,新旧交叠,前后矛盾。可以这么说,我们的脚下,是个活动的舞台,而我们新闻工作者,是这个舞台上的活报人。立足不稳,举步维艰,勉为其难!
“工作经验和经历,告诫着我们,要学会‘因变易变,以变应变’。于是,我们变得蝇营狗苟,拾人牙慧,没了自我,没了脊梁!
“我一直在思考,是否可以提出‘以不变、应万变’!积极准确适时地作报道,立足新闻的时效性,作顺应时代潮流的新闻人……”
有人递上条子。打开一看,啥也没有,只画了一羽飘逸的兰蝴蝶。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 明涛先生 (河山人物之四)(4) |
• | 明涛先生 (河山人物之四)(3) |
• | 明涛先生 (河山人物之四)(2) |
• | 明涛先生 (河山人物之四)(1) |
• | 秋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