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学习赏析】《为学》全文并翻译
《为学》
第一节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字义
天下事有难[困难]易[容易]乎[吗、呢]?为[做]之[它,代指“天下事”],则[那么]难者[……的]亦[也]易矣[了];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为[做、求]学[学问]{为学:做学问、求学}有难易乎?学[学习]之[它,代指“为学”],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蜀地,指四川一带]之[的]鄙[边远的地方]有二僧[和尚],其[其中]一贫[贫穷],其一富[富裕、富有]。
贫者[……的人,这里可译为:……的和尚]语[说、告诉]于[对]富者曰[说]:“吾欲[想要、打算]之[到、往、去]南海〈指佛教圣地浙江普陀山岛〉,何如{“何如”即“如何”:怎么样}?”
富者曰:“子[你]何[什么]恃[凭借、依仗]{“何恃”即“恃何”,凭借什么}而〈表顺接、不译〉往[去]?”
曰:“吾一瓶[水瓶]一钵[饭钵]足[足够]矣。”
富者曰:“吾数[几]年来欲[想要、打算]买舟[雇船]而〈表顺接、不译〉下[顺江而下],犹[还]未[不、没有]能[能够]也。子[你]何恃而〈表顺接、不译〉往!”
越[到]明年[第二年]{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贫者自[从]南海还[回来],以[把]告[告诉]富者。富者有[具有、呈现]惭[惭愧]色[神色]。
西蜀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去[距离]南海,不知[知道]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到达]而[表转接,但是]贫者至焉〈加强语气,不译〉。人〈这里指作者的子侄们〉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立[立定、确立]志[志向],顾[还、反而、难道]不如[比得上]蜀鄙之[的]僧哉[吗]?
第二节
原文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摒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译文
我天资愚钝比不上别人(聪明);我才能平庸比不上别人(有学问)。(但是)(我)天天学习,长久(坚持)不懈怠,等到成功了,(我)也就不知道那些愚钝和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他人;我才学敏捷超过别他人;(假如)(我)摒弃(我的聪明敏捷)不用,那与愚钝的人和平庸的人没有不同了。孔圣人的学说,最终由迟钝的人(指曾参)才传播下来的。(从这些来看)那么愚笨平庸聪明敏捷的作用,难道是固定不变的吗?
最后一节
原文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因此,聪明和敏捷,可以依仗但(又)不可以依仗;依仗自己聪明和才学敏捷但并不学习的人,是自己毁灭了自己。愚钝和平庸,能够限制(人)但(又)不能够限制(人);自己不限制他自己在愚钝和平庸中,而是努力学习不知疲倦的人,才是自我努力求上进的人。
彭端淑(1699年-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清代四川丹棱县人,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与同为四川的李调元、张问陶二人一起被后人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十岁即能写时文,乡人说他从小聪慧异常,其实他并不是靠先天的才气,主要在于后天格外的勤奋、踏实、好学。
清雍正年间,彭端淑考取进士,授吏部主事,后曾任吏部郎中、顺天乡试同考官等职。此时,他与其弟彭肇殊、彭遵泅都在京师,并都以文知名当时,在当时文学界有“丹棱三彭”之称,当时人们誉“三彭”为“四川三才子”。但“三彭”中只有最为著名的彭端淑名列“清代四川三才子”。
清乾隆年间彭端淑任广东肇罗道员,有政绩,受当地民众称颂。在看透官场中黑暗和倾轧后,彭端淑“宦途不满意”,于是辞官归蜀。
回家乡后,彭端淑致力于古文辞的研究,同时在四川锦江书院主讲,开始了他一生中“诲人不倦”的教学生涯。此时,他很后悔过去热衷功名,误入仕途,所以他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直至生命的终止。他用广博的学识专心于教书育人,声望渐大,许多学生慕名来投,其中就包括李调元。
除了教学外,彭端淑文学造诣颇高,他一生苦心诗文创作,在当时的文学界里就很有名气。彭端淑文章笔力刚劲,气势浑厚,激昂奋进,常给人以鼓舞和教益。彭端淑一生著述较多,但大多已经散失。现在我们能够知道的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等,其中《白鹤堂文集》最为有名,议论小品文《为学一首示子侄》(简称《为学》)即出于本书。
1779年,八十一岁的彭端淑去世。今天四川彭山县尚有彭端淑的坟台遗
(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