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君文,思之深夜,肺腑有声,与君共勉,
一位朋友讲过,对历史问题一定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去看。简单来说,个人的感受虽然真实,可毕竟是树之一叶,难以代表整体面貌。君谈的是1964年发生的事,可是意义一样,都是去描绘文革这个大命题。
对文革,我自己也经历过极其反对,然后思维碰撞,爱恨交织,最后逻辑上有所理解的过程。这个名字已经臭大街了,以至于我们忘了它的全名,文化大革命——是思想领域的一次快速的,强硬的变化。一般来说,有了问题才变化。玩这么大,是不是有些问题已经大得不可救药了呢?不同人看法肯定不同。
对我自己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个:
1 2006年8月哈佛出版社出版的‘Mao's Last Revolution’,《毛最后的革命》,作者是哈佛大学的麦克法夸尔与瑞典隆德大学的沈迈克。因为这是所有中国人的禁区,踏不得。结果局外人比我们自己看得清楚,挺悲哀。不过我觉得这并非一下子蹦出来,因为2005年12月,姚文元死了。他写了42万字的回忆录,但是不让发表。最后让发表了一个简略的《回顾与反思》。不想让你发表,最后同意让你搞个简单的,其实背后的意思很清楚了,就是只挑捡出那些想让你发表的去发表。换句话说,其它的都不合适发表,说明两者在观点和意向上会冲突。
2 2016年开始,天涯论坛出现一片长篇雄文《起底文化大革命》,作者崇新岳,百思峰。作者用事实,大多数当时报刊的内容为依据,逻辑思考,勾勒出一幅文革简图。
3 王光美的一生。作为曾经的第一夫人,王光美曾经风光无限,站在河北桃源的地头拍过照片,美。1966年,清华大学的蒯大富受到王光美为主的调查组的严肃处理,不给他机会申辩,蒯大富绝食准备自杀。最后闹到中央,这导致伟人出手:“哪能不让人讲话就这么处理?”类似事例见武汉事件,工人组织在游行时受到了军方的出手与弹压。伟人也发话:“什么时候我们的军队开始打自己人民了?”于是负责人,陈再道不得不出面道歉。不过王光美从此进了监狱,丈夫去世几年后自己才知道,她1979年出狱。后来,80年初,一说是在纪念堂,看到水晶棺,一说是在人民大会堂,看到主席画像,气得要去砸,被叶剑英阻止。之后非常低调,2000年之后,凤凰卫视的杨澜采访她关于文革:“看到现在这个样子,我觉得伟人是对的,我们当时不理解他。”王光美2006年去世了,在去世之前的那年,家人准备聚会的时候,她说:我们好久没有跟毛家联系了,一起聚聚吧。”
4 倪匡的转变。倪匡60年代在内蒙古,后来逃离到香港,一直公开反对文革,反对中共政府。不过在前几年接受采访时谈起子感受:“中国人跟外国人不一样,有钱了也不愿去帮助别人,看着别人受苦,很冷漠。”“如果这样,我宁愿回到以前那个年代“。指60年代。
5 黑猫白猫论。有人分析是刘伯承先讲的黄毛白猫,打仗时经常讲。后来发现是当时四川的地方谚语。简单地说,也就是要目的,就不要太顾及手段。可是从哲学的观点看,这个论非常荒谬。因为手段,你的做法非常重要,你不能为了目的就去犯罪,就去欺诈。打仗时刻对敌人无可非议,可是和平社会就一定出问题。这种思维影响了一代人,因为解放思想,所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近期的铁链女事件,2016年贾平凹写过《极花》,也抖出了87年徐州市政府就打压媒体不让报道妇女拐卖。那可是80年代的事。再想想,陕西黑煤矿,电影《盲井》,河南艾滋村,电影《安阳婴儿》,这都是90年代的事。让我们知道的时候,其实已经很晚了。换句话说,我们一直被蒙住,不让知道。即使改革开放,也不是一帆风顺。79年对越战争,83年严打,86年胡书记下台,之后89动乱。南巡之后步子大了,问题也多了,远华大案,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东北下岗,再后来到土地流转,房地产兴起,振兴东北,开发大西北,哪个顺心如意?在我看来,只有WTO真正让所有人受益,过了五年好日子。其他都是用一部分人的利益,比如民工,用别人的辛苦换来的。
与君虽然看法不同,可是只要我们的心静,手不动,只是灵魂碰撞,相信都会有所觉悟,踏破自己思想认知的禁区。或许是因为,灯光之下,才可见黑。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