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聊聊球迷的层级和进阶

来源: 2016-01-10 11:02:31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人说:不偏激就不是球迷就不是追星族了。
这话听着自有道理。看看湖三硬是一刀把湖粉儿切成了科蜜和科黑两大拨,就明白了。
今天原想谈谈球迷的分类。想想还是算了,万一湖三儿要对号入座,引得蜜儿粉儿喋喋不休,就不美了。作为对照,这里谈谈书虫的层级和进阶,间接地、远远地映射那么一下。

书虫大致分为九级,这里套用围棋的九个段位来说事儿。其中前6个段级,是业余级,后三个才是专业级别的。拿来说事儿的书,是小有名气的金瓶梅。

下面开讲:

初段:猎奇

看金瓶梅,看的就是“此处删去161字”部分。哈哈,原来,原来,这事儿,这事儿,还可以这么干,嘻嘻
一旦有人提到金瓶梅,就赶忙说:“那书,嘿嘿,我读过,就那么回事儿。”洒脱中透着暧昧。

二段:故事

“此处删去616字”已没啥特别之处,而书中的故事情节才真有意思。这时节,也是见到书中吟诗作对、游戏行令、装饰服饰等,一概跳过,无关故事大概嘛。
比如对于下面这段酒令的部分,可能就一扫而过,

次该金莲掷,说道:“鲍老儿,临老入花丛,坏了三纲五常,问他个非奸做贼拿。”果然是三纲五常,吃了一杯。轮该李瓶儿掷,说:“端正好,搭梯望月,等到春分昼夜停,那时节隔墙儿险化做望夫山。”不遇。

故事就是,轮到金莲掷骰子行酒令,说中了,饮酒一杯;轮到瓶儿,没说中,无酒喝。
这酒令比猜拳文雅,猜拳就是个“两角六哇,拳头十啊”,直来又直去。
读了故事,就知道了金瓶梅写的是市井小民。对比一下,三国帝王将相,红楼才子佳人,水浒江湖好汉,西游世外神妖。

三段:通读

这阶段,可能是一字不漏地细细读过。也可能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吧,对于上面的酒令也不厌其烦地读过。每个字都认识,感觉到有那么点意思。但具体有啥意思,就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了。

四段:详读

因我处在这个阶段,所以多说两句。还是以上面的酒令片断为例。
上面的酒令格式是:一个牌儿名,两个骨牌名,合《西厢》一句
牌儿名,指的是曲牌名或词牌名。其中,鲍老儿和端正好都是正宫调。所谓黄钟大吕,就是这些调调。
骨牌名,这里有“临老入花丛”、“三纲五常”、“搭梯望月”、“春分昼夜停”几个。至于这些骨牌名具体代表着什么牌式组合,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知道所用的牌,不是麻将一类的,而应是现在的牌九。
各自最后一句应该都是来自于《西厢记》里面的句子,这个不会违令。

合上书,闭上眼,一回味,就会联想到金莲与其女婿的私交,实是“坏了三纲五常”,再看那金莲的酒令,
“鲍老儿,临老入花丛,坏了三纲五常,问他个非奸做贼拿。”
那这酒令就有点发光自照的味道了。

如果联想到西大官人曾架梯于瓶儿家的院墙上,夜沉更深时分与瓶儿墙头走私,有惊无险,终成好合,再来看那瓶儿的酒令,
“端正好,搭梯望月,等到春分昼夜停,那时节隔墙儿险化做望夫山。”
就不免要笑那个笑笑生了,行个酒令你也不清闲,还要暗藏手脚。呵呵

五段 探幽

这个阶段,可能就会去查明这些骨牌名所代表的牌式组合了,查明这酒令的规则打法了,查明这类酒令游戏的起源流变了,查明这些牌儿名正宫调有没有谱子存留人世了。
这时节,那个酒令游戏就生动起来:金莲一边说着酒令一边掷出骰子,出了些啥数字,对上了啥骨牌,成了“三纲五常”。中了,喝酒。人物都活起来了,场景也都清晰不再模糊。

六段 收藏

版本的收藏,书中地点的游历,拜访名家等等。这可是要花钱的啊

(但目前为止,还都是业余的层次。后面三个段位是专业层次的了。)

七段 庙堂

这些人受到过正规教育,了解金瓶梅的写法,同时代同类比较,中外同类比较等,还有金瓶梅对后世小说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书本身的悲喜剧等

八段 研究

这些人是靠这个吃饭的。至于研究啥,我也不知道,只能说是各有各的道儿吧

九段 名家

这些人的专业研究领域是金瓶梅,但其研究成果造成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金瓶梅研究的圈子,投射到整个文学领域,甚至社会领域。

书虫就说到这里。

球迷虽然与书虫不同,但也有类似的进阶,只不过更表面化、更情绪化、更极端化罢了。

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