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让你看得眼花缭乱



私生子和超生子女都可以上户口了

  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讯 (记者 王彬 通讯员 徐公宣 杨菁) 记者昨从市公安局户政部门了解到,新的有关户政办理方面的43条规定出台了。非婚生子女和计划外生育的子女按照新规定准予登记常住户口。本报第一时间为您梳理出一些大家关心的内容。

  非婚生子女可登记户口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所生婴儿是在国内出生的,婴儿的监护人或其他亲属应当在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凭婴儿《出生医学证明书》、婴儿父母结婚证和中国公民父母双方或一方户口簿,随婴儿父亲或母亲申报常住户口出生登记。

  非婚生子女和计划外生育的子女准予登记常住户口。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所生婴儿是在外国出生的,婴儿可在国内申报常住户口出生登记。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婴儿出生已取得外国国籍的,不得再在国内申报常住户口出生登记。

  成建制单位人员准予迁入

  凡在我市固定资本投资 100万元,建成投产一年以上,或年纳税连续两年达20万元以上的外市驻徐企业,其法人代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且连续工作两年以上的中层经营管理人员,在我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允许其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在我市登记常住户口。

  对人事劳动关系非我市隶属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所聘用、录用的管理、技术人员;因城市建设需要,经市政府批准成建制迁入单位的职工;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未落实就业单位,愿在我市落户且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的毕业生;被我市单位合法聘用、录用,经人事、劳动部门鉴证并纳入我市劳动保险,在我市有合法固定住所,连续工作两年以上的大中专和技校毕业生;符合就业政策规定且在我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当年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允许在我市登记常住户口。

  办理时由本人持人事部门办理的聘用手续、户籍证明、身份证、住房证明及其他有效证明到房屋所在地县(市、区)公安机关办理审批。

  超生子女户口办理程序

  超计划生育、非婚生育、早婚早育、未办理独生子女证的小孩如何办理户口登记?按照国务院、公安部的有关通知精神,这部分人员均应凭《出生医学证明》、父亲或母亲的居民户口簿办理常住户口登记。对非婚生育的小孩落户,《出生医学证明》上没有明确父亲而又要求随父申报出生登记的,还需提供有关部门出具的亲子鉴定证书;对无《出生医学证明》或没有明确母亲或父亲的,凭亲子鉴定证书办理出生登记。

  投靠户口迁移出细则

  夫妻双方户口不在一地的,取消年龄、婚龄的限制,可在实际居住的配偶处申请夫妻投靠户口迁移。凭书面申请、结婚证、合法有效的住房证明、户籍证明、亲属关系证明、投靠人及已满18周岁随迁子女原籍待业(无业)证明或学籍证明向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提出申请,符合法定婚龄的随迁子女要提供未婚证明。派出所受理后,报县(市、区)公安机关审批。

  凡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父母,在城市与子女实际居住的,取消身边无子女条件限制,可申请办理投靠子女户口迁移。凭书面申请、合法有效的住房证明、户籍证明、亲属关系证明,向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提出申请。派出所受理后,报县(市、区)公安机关审批。

  凡与父(母)户口不在一地,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未婚子女,可向父(母)户口所在地申请投靠户口迁移。凭书面申请、户籍证明、亲属关系证明,18周岁以上的提供原籍待业(无业)证明或者学籍证明,符合法定婚龄的提供未婚证明,向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提出申请。派出所审核后,报县(市、区)公安机关审批。

  户口迁移实行条件准入制

  根据省政府、省公安厅有关文件精神,户口迁移实行以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户口迁移实行条件准入制。户口准入的基本条件是,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县级市市区、县城镇及其以下地区,凭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生活来源)进行户口准入。合法固定住所是指购买、自建住房,单位租赁给本单位员工使用的公有住房,且具有合法有效的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或公有房屋的租赁使用证明。稳定职业是指申请迁移人被当地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正式录用,履行合法用人手续及缴纳社会劳动保险,投资兴办二、三产业,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并办理社会养老保险。

  户口迁移如何提供证明

  如何提供单位证明:提供本人招工、招聘、调动、录用地县级以上劳动、人事部门出具的招工、招聘、调动、录用手续。

  如何提供待业(无业)证明:提供本人原籍县级以上劳动、人事部门出具的职业状况证明。

  如何证明本人婚姻情况:提供本人结婚证或公证机关出具的婚姻状况公证书。

  如何提供学籍证明:提供本人原籍县级以上教育管理部门出具学籍情况证明。

  如何提供务工证明:提供本人在市区的劳动用工合同或者工商营业执照,出具劳动用工合同的,应与同一单位签订两年以上,并经劳动部门备案之日起连续工作两年以上;出具工商营业执照的,须提供近一年的纳税证明。

  如何提供社会养老保险证明:提供由用工单位自劳动合同在劳动部门备案之日起向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连续缴纳两年以上的证明。

所有跟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