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老龄化和生育虑下降几乎是所有发达国家和高度工业化国家的共同面对的社会问
题,象西方国家有着相对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老了还有个保障。但是在亚洲即使
是日本,普通老年人的处境多是凄凉。年青的时候奋斗多是为了房子、孩子,到了
5、60岁以后,多数的技能已经无法适应快速更新的产业技术要求,被边缘化,以前
那点的积蓄随着通货膨胀已经无法满足退休后的生活支出。闲钱多的,投资房产,
以后靠收租过活。多数的就只能活一天干一天,如同新加坡人所说的“手停口停”,
连政府都把退休年龄推迟到70岁,香港情况也差不多,总之别指望孩子会养活自己。
大陆现在的1(孩子)+2(夫妻)+4(老人)现象已经比比皆是,好歹有了社保,虽然晚了
点。
孔子那个年代,生产力低下。老人不能耕田或做是事,但还是要吃饭,这就增加了
家人的负担。日本过去就有把70岁以上的老人放在深山里让老野兽吃或者冻饿而死,
有部日本电影>对此描述得很贴切,只是由于里面充斥大量性爱镜头当
年在大陆不能公映。原因很简单,农田里种出来的粮食就这么多,如果老人吃了,
别人就吃得少了。如同孔子才称其为贼。 当年的马尔萨斯人口论也涵盖类似观点。
现在,随着科技进步,尤其是良种和化肥的推广,吃饭已经不是大问题。但是老年
人的生活保障越来越成为各国的社会问题,胡温政府所倡导的“少有所教,老有所
养
”,前一句已经基本实现,后一句则任重而道远,毛时代尚有勉强维持温饱的五保
户、敬老院社会保障制度,今天国库充盈的中国政府更应该脚踏实地把60年来几代
人的建设积累公平地回馈给社会,包括那些为国家建设贡献了前半生的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