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市场化程度比中国高多了,他们更会把握商机。你会发现很多媚俗的东西,在这里被冠上了时尚和流行。比如,台湾璩美凤事件暴发后,新加坡人没有去同情受害者谴责肇事者,没有反思政客道德的伦丧和不良的示范效用,反而马上联络当事人到新加坡演出,居然票房很好。
德国人口的负增长使得他们大量引进移民,事实上德国的移民政策严厉的很,同时德国还放开了些婚恋限制,表亲可结婚但不能生育。且不说作用如何,但能体会到政府的用意,他们在一点一点的往那目标上挺进。新加坡这个小国初立时老李开始感叹,人太多了,一百万最好,于是计划生育,七十年代把不是新加坡公民的马来西亚人,仅在新加坡拿PR的都给结扎了。九十年代,老李发现华人是计划了,马来和印度人却一窝生很多,华人比例下降了。这威胁到了统治的基石,于是,这些年,新加坡目标又放到了四百万人,学者们以为六百万也是可以的。
增加本国的人口基数有多种办法,促婚只是治标,病人看了不卫生,负作用更大。这也是广告在新加坡引起疯狂讨论的重要原因,新加坡本身的婚恋观有点畸形,政府有意无意的在纵容着,五C男人的标准便是一例,呵呵,说句难听点的,要是在中国媒体有这种讨论,中央电视台新闻里都可能会出官方言论以正视听。不过好象在新加坡官方言论定调子也没多大作用,新加坡人好象普遍对政府的声音有免疫力,只关心税收水电汽油和财政CPF返还,别的也只当是在作秀。
现代社会信息冗杂,慢慢的,消费者会把判断的权利也交给了他人,比如说亲友,比如说媒体。广告永远只是推介,是建议,而不是命令。广告能派生出很多意义,这种些派生源自广告本身的暗示,同样的也是与消费者本人的体验有关。不完美的完美只是生活中对家庭对伴侣的一点感悟,不是全部。
以前有个朋友结婚多年不看电视,问他为什么,他说,电视里大量的是流行文化,而其中世俗文化占了90%。他是个高人,可以不食少食人间烟火,咱还是在烂泥塘打翻开心。3分钟的广告引发的疯狂讨论,再次看到了新加坡政府的无力与百姓的苍白。
半夜读贴看促婚广告事件有感!#¥!酒多了,有点严肃:)
所有跟帖:
•
单自己的身,让政府着急去。
-新漂漂-
♀
(40 bytes)
()
06/20/2009 postreply
10:42:37
•
你什么时候给我看照片呢?
-668-
♂
(0 bytes)
()
06/20/2009 postreply
11: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