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


以我们的实例

记者是把一篇通函,以节选、语句拆分重组、颠倒叙述顺序、重组因果关系的方式重现。另外所有添加词都是有指向性的。

以专业角度,该篇文章呈现出不同的意思,包括因果、时序、程度。记者未就事实核实任何人,也未征询过任何专业意见。

关于misleading的后果,我们接到很多疑虑的询问,并且最终由各方联合草拟了澄清,通过合适的途径发布。

作为外来者,不想和媒体搞坏关系所以就此打住。不过正因为如此,有些媒体才会认为,对某群体施以偏见,代价和风险都是极低的。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