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 无锡整治路边摊贩 可借鉴新加坡模式
(2009-03-10)
早报导读
中国造航母信号更频密
中国为最终建造航空母舰所发出的信号,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似乎有更频密的迹象。
胡锦涛要西藏筑起反分裂的“牢固长城”
中国2月CPI和PPI双降 CPI创十年来最大跌幅
台湾强制兵役将从一年缩至四个月
股市头条消息,重点:紧急通知A股急抛
● 何惜薇 上海特派员
最近,江苏无锡市因强制拆除1200多个报刊亭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出席全国两会的无锡市长毛小平日前澄清,多数被拆除的“亭、棚、岗、摊”未经审批或由街道、部门越权审批,这次的整治其实是一种“纠正行为”,事件只涉及256个报刊亭。
长久以来,流动摊贩乱摆摊的问题困扰了中国各地。由于经营者多为生活困难的老百姓,市容与民生的博弈在金融危机影响蔓延的当下,更为突出。因此,也有人大代表呼吁中国借鉴韩国、日本和美国等的经验,让小摊贩合法化,并划定经营区域和时段等等,以促进就业。
数家中国媒体在有关整治路边摊的报道中,突出由政府主导设立小贩中心的新加坡模式。
上月底,无锡城市管理部门以整治环境为理由,大规模强行拆除路边的报刊亭等,对一般市民造成不便。加上经营者坚持已取得相关审批,被令停业又没有安置补偿等,引发当地社会争议。
毛小平上周通过新华网强调整治过程中“没有出现强拆的措施和手段”,并指出只有在该市一级层面由规划管理部门才可以审批棚、亭、岗、摊的经营权,该市也会正视涉及人员的就业问题。
不过,无锡市政府网站的“咨询投诉”栏目里,昨天还是有相关的投诉:“……一方面在收钱,一方面说占道经营影响市容。报刊亭原本就是利民,还为下岗工人提供谋生道路,不知道你们领导怎么想的!……偌大的一个城市竟然连个报刊亭都没有,真是被其他地方看笑话!”
有关部门则以公式化的口吻回答说,市区1702个各类的亭棚车点中,已有244个由经营业主进行自拆:“在取缔违法亭棚的同时,市有关部门将对经过合法审批的亭棚进行规范管理,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设置方案,统一规划,统一布点。对于整治涉及的从业人员,将做好分流工作,鼓励他们进店经营、合法经营。对于涉及的特困人员,有关部门正在进行登记,以便妥善安置。”
针对乱设摊这一大顽症,有人大代表建议政府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解禁马路市场,在不影响群众生活、保护市容的基础上,在部分街道设置获得政府许可证的摊点。
昨天的《上海日报》和不久前的《中国新闻周刊》则分别通过上海浦东昌里路和浙江温州五马街,说明“正规军”可取代流动摊贩。昌里路设置了32个有棚的正规摊位,月租100元到300元不等,专供有困难的当地居民经营,还引入企业共同管理;五马街由企业为摊贩提供不锈钢餐车、健康证和培训服务等。
这两则报道也突出了新加坡管理路边摊的经验,指出新加坡政府当年推出街头小贩迁徙计划,以优惠的津贴吸引他们入驻小贩中心,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所有的街头摊贩都必须持牌设摊的国家”。
无锡整治路边摊贩 可借鉴新加坡模式
所有跟帖:
•
没这么简单,恐怕还是借鉴不了
-刚刚懂事-
♂
(0 bytes)
()
03/10/2009 postreply
06: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