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教与善心

一般的认识,信教的人似乎更有善心,更乐于助人。

来到新加坡后,认识了不少信教人士(主要是指基督教、当然还包括我家女佣的伊斯兰教),对他们的行为、想法产生了一些浅薄的感想。

很多新加坡华人是虔诚的基督徒,就在我家住的罗敏娜附近,大大小小的教堂至少也有十座左右。其中一座名为罗敏娜生命教堂的,更是日日信徒盈门。我原来以为只有每周日是礼拜日,需要信徒们聚集一堂祈祷的,可这家教堂礼拜日不用提,整个停车场客满,礼拜结束后出来的人潮能把整条路都给堵上,其他的日子,例如周六或者平日晚上也都有Service(这词中文这里怎么翻译比较好?)。

某周日,我们一家推着小柔伊出门,好死不死,恰好碰到教堂解散。这下人潮汹涌,只能龟行。我推着车,前面走着两个年轻女子,她们并行且摇臀,根本没办法超越。小马心一急,这推车轮子就轻轻碰上了美女的脚后跟。美女一扭腰一转身一瞪眼,说:Be careful when you push the stroller!推车时小心点!我也心有不甘,没腰扭,只得瞪眼说:You walk too slow!你走得太慢了!美女这个气啊,So many Auties &Uncles in front of me! 那么多叔叔阿姨走在我前面呢!可怜小马从来不善于与人相争,推着车超过了美女。

回头想想,该美女不是刚从教堂受了教育出来吗?难道牧师没有教她打了右脸、凑上左脸的道理吗?怎么这么剑拔弩张的。赶紧问老公:你们这些号称有信仰的,不是应该与人为善吗?咋这么凶啊,居然欺负我这没信仰的。老公说:你这是从哪里得到的错误讯息?谁跟你说过右脸左脸的故事?我说:这在中国可是人人都知道的哦。

以前家对门的邻居也是新加坡华人。他们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一个周三或周四晚上要在家里大宴宾客。一开始我觉得挺奇怪的,后来才知道这也是一种信教活动。他们在教堂里的朋友们,每周都会聚一次。这周在你家,下周在另一户人家。聚会中,大家讨论一下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烦恼与喜悦,孩子们也可以多一个机会和别的小孩一起玩。

我觉得这种活动无论是不是信教的一种,都是很好的社交方法,值得推荐。可我一直心存疑惑的是:那么虔诚的一家,从来不和邻居(我们)打招呼,即使在电梯里看到,也是当作没有看见。他家中的三个孩子,更是从来不主动打招呼,父母也不鼓励。

难道友爱邻里不是教义鼓励的一种吗?真是奇怪。

柔伊的英文老师(号称双语学校,有英文老师,也有中文老师)也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她每次给我们发的短消息,最后都要加上God Bless You一句。上次柔伊住院她前来看望,还特地带了一支花和小卡,恰逢老公在。她告诉老公,她每周要去教堂,要连续听上两次牧师的演讲,乖乖!但她真得很友善,也是真心对待孩子们,还经常想出不少小工艺之类的让小朋友们动手做。可惜,她马上要转去另一家托儿所,柔伊要换老师了。

Anyway,我还是很乐意继续做一个没有信仰的人!

所有跟帖: 

信仰还是要有的,过去的中国人信仰共产主义,现在拜金比富 -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给 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发送悄悄话 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2/2009 postreply 18:34:32

鸡肚教原本亦不过一邪教,在西方铲除了异端独大以后才披了外衣 -SOLS- 给 SOLS 发送悄悄话 SOLS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2/2009 postreply 18:45:24

啥信教不信教的,这点儿事儿你反过来琢麽一下 -决不撒谎- 给 决不撒谎 发送悄悄话 (135 bytes) () 03/02/2009 postreply 19:30:26

信教也就是找个精神上的寄托 -12978- 给 12978 发送悄悄话 12978 的博客首页 (38 bytes) () 03/02/2009 postreply 19:44:57

每月一次很有规律的内叫查经吧?我曾经作为特约嘉宾 -徐爹半老- 给 徐爹半老 发送悄悄话 (738 bytes) () 03/02/2009 postreply 20:48:51

有没有信仰只是理解层面,一定的人文素质还是要的 -刚刚懂事- 给 刚刚懂事 发送悄悄话 刚刚懂事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3/2009 postreply 06:52:5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