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如果你说的"事",某人不知道的,你就是"显摆".这个人会讥笑你,显得比你懂得多.唯一例外的是花花,可从没有"人"说他显摆.为什么? 这就是他的文字功力....
唉,真要显摆一次:闻一多有一首叫[死水]的诗,最后这么几句: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
读了[中国教育在线]一篇报道:"杨振宁称中国高校对国家发展的贡献比美国大",如骨哽喉,先发这贴子,披甲上阵,不是叫板!)
26岁的潘苏秦,宁夏银川人,本科毕业于北方民族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后考入宁夏大学读教育学硕士,因为对所学专业不满意,2006年他去了菲律宾,在某大学读工商管理.07年转到悉尼大学一个二级商学院,在那里拿到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潘苏秦说,他自己在国外读书时打工挣生活费,在酒吧卖过酒,在肯德基做过服务生,还在悉尼一家华文报社做过记者和翻译.
毕业后辗转去过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加拿大,帮几家公司参加外贸展会.“那时候一个月能挣1万多元人民币,虽然特别辛苦,但毕竟是自己挣的,对我来说有一种成就感",潘苏秦说.
08年毕业时,他曾想过去美国找工作,但留学签证到期,仍未找到合适的工作.随着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海啸,潘苏秦的美国梦也变得异常艰难.同年8月,潘苏秦最终回国,加入数百万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行列.
潘苏秦原以为自己的海归硕士身份,能在国内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没想到中国也深受金融海啸影响,在国内求职屡屡碰壁,在国外念书时挣的钱也所剩无几.年底他到深圳,一个被很多年轻人寄予成功梦想的城市.为了节省开支,他住进了一天十元的旅馆,每天只吃两顿饭,伙食标准不超过十块钱.
不到20平方米的空间里住满了6个人.只有简陋的上下铺,公用卫生间,热水器,电视机.他的笔记本电脑锁在柜子里,里面有他最宝贵的,经过公证的学历证书.
在那里,潘苏秦一住就是一个多月.
潘苏秦说,"出来读书时父母给了30万块钱,这时候再找家里要,对我来说是个耻辱".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没有告诉父母自己的真实情况.半个月打一次电话家里报平安,一边吃着简单的快餐,一边和父母说著虚构的殷实生活.
潘苏秦说父亲得了食道癌,母亲在仕途上也遭遇过巨大波折,在这种时刻,不想再给父母增添任何烦恼,啊,骗自己的父母亲,这是出于孝心的无奈......
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
海归的尴尬
所有跟帖:
•
MBA在国内确实要比理工科难得多,这次在曼谷去了易三仓大学(ABAC)
-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
(571 bytes)
()
02/05/2009 postreply
19:41:22
•
农业起步的国家不大力培养理工科技术人员,那么经济发展不会好到哪里.
-臭鼬,花花的-
♀
(22 bytes)
()
02/05/2009 postreply
20:05:15
•
回复:海归的尴尬
-lwk1-
♂
(500 bytes)
()
02/05/2009 postreply
22:20:25